首钢园内景观 ■记者 董一鸣/摄
“六年前,这里刚刚有了冬奥的味道,如今已是一片冬奥胜景。”回忆起这段参与冬奥服务保障的时光,北京首钢园区综合服务有限公司冬奥物业事业部党支部书记李刚骄傲地说,“我们是合格的冬奥首钢人。”
李刚是千余名首钢服务保障冬奥团队中的一员,这些曾经的钢铁工人用一流的服务赢得国际奥委会和北京冬奥组委的肯定,首钢服务品牌也在冬奥会中被淬炼成“钢”。
确保闭环区正常运营至关重要。李刚团队负责的便是闭环区内所有与运营有关的工作。每一个插座、每一根消防水管、每一条线缆,团队都在赛前进行了现场踏勘。“以消防为例,我们每天都要测试消防水是否通畅、是否存在跑冒滴漏,一个晚上就要进行两次压力测试,加班熬夜对我们而言是家常便饭。”李刚说。
整个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期间存在大量的协调组织工作,尤其是受疫情影响,本届冬奥会及冬残奥会的各项保障方案调整频繁。“有时候上午确定的方案,根据上级要求下午就要变,要第一时间将各级领导的要求细化落实到每个具体环节中,解决各专业遇到的问题,这让我成长了很多。”回忆起这段时间的工作,市场运营部副部长李明感慨颇深。
作为首钢园区服务保障面积最大的团队负责人,园区物业事业部副部长赵换庭负责的区域是除了闭环区以外的所有外围。“近百人的团队看似很多,但人员分散在园区的各个角落,在园区通行时,如果不注意的话根本发现不了我们。”赵换庭笑着说。
虽然平时看不见,但是关键时刻却又能挺身而出。冬奥会期间北京降下大雪。前一天接到气象部门报告后,赵换庭的团队从第二天凌晨三点便集结在园区重点道路开始清扫工作,“主干道有专业的清扫设备上阵,但人行便道的清理,大设备就比较困难。”赵换庭说,直到下午四五点雪停为止,团队成员没有一刻离开自己的岗位。
如果说赵换庭团队“主外”,那么动力厂厂长助理肖玉松带领的团队则“主内”,可谓是保障园区正常运转的“血管”医生。肖玉松负责园区的水电气热等供应保障工作,去年10月,该团队便已启动冬奥管线服务保障工作,从管线梳理、探伤检测、检修保养,肖玉松的团队在冬奥会开幕前已检出和修复十余项隐患。
“如果用两个词定义我们的冬奥时间,那就是‘紧张’和‘无聊’。我们负责的任何电路系统出现故障都可能导致比赛的中断,我们没有1秒钟是放松的,令人欣慰的是,服务期间没有出现一次抢险任务,每天也都很‘无聊’。”肖玉松打趣道。
对酒店餐饮事业部党支部书记董升飞和同事而言,保障园区相关人员的餐饮安全则至关重要,而一次“突变”让董升飞最为难忘。今年1月24日,原本没有作为闭环管理的园区某酒店临时被纳入闭环,“大家都很意外,但是按照要求,党支部立刻召开大会,对服务保障工作的要求进行部署,我们连夜做好员工的思想工作,特别是了解家庭困难和实际情况后,最后挑选了24名员工加入闭环,团队扛住了压力,完成了冬奥服务。”董升飞说。
冬奥服务工作千头万绪,唯有数字才能体现团队的辛劳。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服务保障期间,园服公司成立11个工作专班,投入服务保障人员1000余人,18个方面的具体服务方案和应急方案落实到点位及岗位;每日清洁和清毒面积3万平方米,为1.2万余人次提供住宿及餐饮服务;提供园区交通摆渡服务,摆渡人数超1万人次,北区景观建设任务达44万平方米……
一个个数字背后是园服公司冬奥的成绩,更是团队通过辛勤付出打造首钢服务品牌,为打造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做出的贡献。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