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月25日正式服务北京冬奥会至2月20日,燕山石化累计出厂氢气197车、45.9吨,为冬奥会注入绿色动力,有力地保障了冬奥加氢站的氢气供应。
2022年1月30日,是燕山石化正式拿到冬奥氢能保供运输通行证的第一天。凌晨3点半,朔风扑面,寒气逼人。夜幕笼罩下的燕山石化一片静谧,而此时储运厂危险品停车场内却是车灯闪烁、人影绰绰。3辆满载氢气的充装管束车和一辆随行小车整装待发,在高科公司业务部长和燕联储运公司总经理、业务部负责人的带领下,3名重车司机和3名押运人员身穿厚重的棉服“全副武装”待命。随着一声“出发!”,在发动机低沉的轰鸣声中,车辆鱼贯驶出停车场,朝着远在延庆的中国石化服务冬奥加氢站的方向进发。
除了开幕式采用氢气作为燃料点燃了国家体育场“主火炬”,实现冬奥会历史上首次火炬零碳排放以外,作为清洁能源秀场的北京冬奥会还实现了全球首次大规模氢能汽车示范投入。根据北京冬奥组委提供的数据,本届冬奥会用于赛事保障的氢能源车达到816辆,北京赛区85%以上的氢能车用氢需求由燕山石化提供保障。
作为北京市最大的氢气生产和供应企业,燕山石化责无旁贷、勇挑重担。“燕山石化所产氢气主要保供北京石油下属3座服务冬奥加氢站,同时作为备用气源保供河北石油。”高科公司业务部长齐宇虹介绍。
30日的凌晨格外寒冷。当车队一行到达延庆康庄收费站的时候,温度显示已达零下17摄氏度。“本来加氢站计划上午10点要氢,但是由于冬奥期间每天上午7点到10点,下午16点到20点这7个小时属于危化品车辆限行时间,咱们运输氢气的车辆无法通行,为确保按时供氢,我们只能打个提前量,提前出发。”重车司机薛春雷介绍说。
经过200多公里跋涉,不到6点,燕山石化的车队安全抵达加氢站。卸完氢气,车队踏上归途。看似一切顺利,运输团队心中暗喜。可当车队行至京藏高速入口,一块写有“北京方向禁行”的指示牌突然横亘在面前,瞬间让大家傻了眼。
“按照通行证申报的路线,应该从这个口上啊!”无奈之下,团队第一时间拨通公司计划经营部的电话,请求公司协调北京市相关部门给予解决。第二天就是除夕,政府部门都要放假,通行路线的问题如果搞不定,将意味着燕山石化所有运氢车辆都将无法返回,这可把运输团队的师傅们急得满头冒汗。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运输团队一边焦急地和公司保持热线联系,一边分头用百度地图搜索路线,并带着小车去周边探路。终于,上午10点左右,好消息传来,经过公司多方协调,北京市相关部门总算在通行证上添加了新的路线,小车也寻找到了另外一个能上京藏高速的路口——西拨子站。这时,又一个拦路虎突然出现——没有彩色打印证,路口不能放行。
为了寻找彩色打印店,运输团队只能返回延庆县城满世界转。可临近春节,彩色打印店全都关门了,一家营业的也找不到。无奈之下,他们只能再次返回到西拨子站入口,跟站口的管理人员反复沟通,并出示电子版通行证后得以通行,大家这颗悬着的心才落到了肚子里。
车队安全返回燕山石化,已经是下午16点了,这时距离出发已经过去了整整12个小时。一路的惊险和坎坷让大家疲惫不堪,但想到今天首次打通了冬奥供氢运输的全流程,一行人的脸上绽放出了欣慰的笑容。“为保障冬奥用氢‘氢’力付出、‘氢’情奉献,这是我们的职责所在,也是燕山石化氢能保供团队的共同心声。”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