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会开幕式前一天的鸟巢周边花草树木湿化,璀璨烟花“落幕”后的清扫,封闭区的垃圾清运处理,虎年初雪的“雪停路净”,有一群幕后守护者全天候守护服务保障冬奥会,他们就是北京环卫集团的环卫工人。
烟花落幕后 我们上场了
2月4日,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的璀璨烟花弥补了京城春节没有烟花的遗憾。
“在烟花燃放的前一天,我们就开始湿化作业了。对相关道路、绿化带开展湿化作业非常必要,这是为了防止火星飘落到干枯的树枝、草地上,形成安全隐患。”奥园环境服务中心经理助理张洁说。
除了提前对周边道路开展湿化作业,随着烟花降落的细碎爆竹皮,也需要尽快收集、处理。
烟花燃放前,卢海杰和100余名环卫人员早就已经集结待命。“清扫爆竹皮基本靠人工进行,我们手持扫帚和捡拾夹子,将爆竹皮归堆儿收集,然后由车辆统一转运至固定区域。彩排时我们做过多次演练,这点事儿难不倒我们环卫人。”卢海杰自豪地说。
为了防止有“漏网之鱼”,中心安排几名环卫工人紧跟在大部队后面,进行二次捡拾,这一忙,卢海杰就跟他的同事们忙到次日凌晨3点多。
调度清扫清运 哪里需要我去哪儿
问到卢海杰冬奥期间的保障工作主要负责什么,卢海杰笑笑说:“那可多了,早上7点到岗后,我先负责调度工作,把这一天的工作安排和作业时需要的注意事项告诉大家。7点半,我和大家准时发车,去自己的作业路段。如遇到突发情况,比如垃圾清运临时需要加车,我会再次协调车辆,协调不开我会自己驾车再跑一趟,这一天感觉很快就过去了,闲不住。”
这不是卢海杰第一次参加重大保障工作,卢海杰2007年来到环卫工作,2008年参与了北京奥运会的保障工作,卢海杰说:“我是一名‘双奥’保洁员,说来也巧,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那天,正好赶上我的孩子出生。今年是冬奥会,我同样站在奥林匹克公园里,虽然不能和家人一起看开幕式,但是我能参与冬奥会的相关工作,挺自豪的。”
“每天虽然辛苦,但跟2008年相比,我们的作业设备先进很多,现在基本都是纯电车,车辆的技术性能也更强,但作业中的细节我们更注重了,比如垃圾桶周边、草丛里,这些地方容易积攒垃圾,需要及时清理。”卢海杰说着,电话响起,封闭区的垃圾需要加车清理,放下电话后,卢海杰驾车前往了封闭区。
雪停路净 这是我们必须做到的
2月13日,虎年的初雪降落京城,卢海杰和他的同事们又要打一场“硬仗”。
“天气预报说预计夜间有雪,我就睡不踏实了,一会儿一醒,差不多凌晨4点,我看飘雪花了,雪花一落,这就是我们环卫人的‘冲锋号’。”卢海杰说。
卢海杰第一时间集结队伍,安排洗地车、吸扫车组合作业,雪不停车不停。卢海杰说:“冬奥会期间,‘雪停路净’是绝对的要求,雪越大工作量也越大。”
“换多功能除雪车一起上。”卢海杰根据中心的部署传达着作业流程,应对大雪,机扫车辆又换了阵型,多功能除雪车在面对较厚的积雪时最得心应手。从13日凌晨到深夜,机扫作业不停歇,随时应对着雪量的变化。
“能快速应对这样的天气,不仅依靠装备,人员的默契配合更重要。”卢海杰说。卢海杰的班组18个人,几乎全员都经历过“双奥”,这个班组从2007年就有了,可以说就是为了奥运会诞生的。
除了机械作业,人工作业也必不可少,贺东杰是北京环卫集团南宫园区管理分公司的一名员工,面对持续降雪,贺东杰和同事用手拿推雪板、弯着腰一锹一锹推开地面上白皑皑的雪。不一会儿,贺东杰和同事“白了头”,随着出的汗越多,雪在他们的头发上“站”不住了,变成了小冰柱趴在了头发上。清扫后,他们的鞋和袜子都湿透了,换上干净的鞋袜,他们又投入到保障工作中。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