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延庆,130米高的“海陀塔”展现出美丽的身姿。重达160吨的奥运五环闪耀夜空,六条“冰晶飘带”璀璨,与20公里外的延庆冬奥赛区遥遥相望。
延庆区“海坨塔”项目上中建二局三公司职工在建设任务完成后,他们转换身份,成为了冬奥工程运营工作中的保障者。
指挥变后勤看一场无声春晚
除夕的“海坨塔”项目值班室内,投影大屏上播放着春节联欢晚会,却只见画面,却没有声音。坐在四周的维保职工们没有一人关注这精彩的演出,大家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了巡查报告和故障排查情况上。
“如果开声音,会分散注意力,但是毕竟是过年,不能没有一点气氛,所以我们就直接来个无声春晚,让晚会当个气氛组。”项目经理周军这样解释道。值班室里笔尖与纸张摩挲碰撞,键盘的哒哒声也响个不停。这样的场景不禁让周军回忆到还在上学时,大家奋笔疾书考试的场景。“如果说冬奥是一场大考,工程建设是必答题,那么运维保障,绝对是加分题,时刻保证项目平稳运行,为冬奥会交上满意答卷。”周军的自信,源自于这29人的维保团队的良好工作状态。
由建设者摇身一变成为运维者,不仅仅是换了名字那么简单,运维保障有着严格的标准,做好项目运维,光是盯着自己专业领域远远不够,在维保工作中,应对突发时间做好充分准备是周军面临的一大课题。
从项目竣工开始,周军从工程的“指挥部”,变成了维保团队的“后勤部”,为保障食品安全联系运维期间的送餐,他开着车,跑遍了附近村镇的饭店,吃了无数次闭门羹;为了解决送餐问题,又亲自当起了“送餐员”,每天来回30多公里落实“定点配餐”;为确保应对高空作业面突发故障,他跑遍了北京50多处吊车租赁点寻找300吨履带吊的驾驶员。一周不到的时间,他的行驶里程居然达到了600多公里。
顶风冒雪百米高空巡查
腊月二十九,延庆降雪,冰雪世界中的“海陀塔”显得更加美丽,但是对于项目总工田磊来说,这并不是个好消息。
为了呈现冰晶效果,突出冰雪元素,塔身飘带钢结构上外附2毫米膜结构,这种新型材料与水立方外部结构膜类似,但是,在异型并且超高的钢结构上安装属国内首例。
成品质量是否能经历极端天气的考验?这给田磊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完美呈现”这一目标让他成为大家眼中“鸡蛋里挑骨头的人”,他每天三次巡查,带领技术人员们上百米高空吊篮,在高空近距离一寸寸的检查6000平方米膜结构完整度、透光度,核验1800余个高空焊接点的稳固性。高空吊篮部分钢丝因大风固定不牢,田磊就亲自带着两个施工员在105米的高空现场指导固定绳头。有人问:“咱们自己建设质量,你还信不过吗?”他总说:“飘带牛腿焊接点是重要的质量控制点,膜结构没有案例借鉴,只能靠咱们自己一处处看,看过了才放心。”
从项目立项开始,到维保阶段,田磊就再没有回过家,他8岁的儿子总是会给他画画,画中是一个孩子描绘自己的父亲与冬奥五环的故事,勾勒着冰雪世界里一群建设者的伟岸身影,父子虽未相见,他们的心却因冬奥而紧紧相连。
8万个点光源一个也不能灭
大年初二,延庆赛区刮起大风,海陀塔顶风力阵风达到10级。早上6点,项目“00后”机电管理员黄龙龙已经在130余米高的五环结构面进行巡查,这时作业面温度已下降至零下11摄氏度。奥运五环,整个“海陀塔”的核心部分,在重达51吨的五环结构表面分布着8万余个点光源,为了呈现出五环闪耀夜空的最佳效果,这些点光源不能出现任何故障。“一个也不能灭”成为了黄龙龙的一个执念。
从1月25日起,他在每天固定巡查两次的基础上,遇到大风和大雪天气,他全天基本都会“陪着”他的灯带和点光源,随时检查、随时清障。“如果说‘海陀塔’是龙,那么塔身飘带和五环上的灯就是龙的眼睛,一旦出现故障,将使建筑整体效果大打折扣,绝对不能在咱们的冬奥会上掉链子!”黄龙龙对这部分工作非常重视,连除夕夜都是在机电总控室里度过的,大家喊他去看看春晚,他却表示要再去试一遍效果、再去做一遍检查,确保万无一失,最后就连饺子还是同事送到机电控制室里他才吃下。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