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记者从市商务局获悉,截至2021年,本市共有蔬菜零售、便利店(社区超市)、早餐、家政、美容美发、末端配送(快递柜)、洗染和便民维修等8类网点超过9万个,已实现全市社区基本便民商业服务功能全覆盖。2022年,本市将打造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并将健全农村便民服务网络。

        2021年,14家企业300余辆蔬菜直通车服务北京市近600个社区,经济技术开发区试点在大型企业宿舍区、地铁站点等区域设立移动餐饮售卖车22辆,130个便利店、书屋、药店等便民服务设施进驻地铁站,便民服务模式日趋多元。

        北京市生活性服务业品质不断提升,率先在全国建立蔬菜零售、便利店等11个行业(业态)的标准规范体系。累计培育1万余家生活性服务业标准化门店、12条生活性服务业示范街区和20条“深夜食堂”特色餐饮街区。首发北京生活性服务业网点动态地图,开展餐饮数字化升级行动,提升靠前的近6000家商户单周交易额较行动开始前增长近25%,“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快速推进。

        市商务局表示,2022年,将优化资金支持方向,将连锁药店、前置仓、咖啡馆等纳入资金支持范围,优先支持在便民设施不足区域新建亟需业态网点,突出精准补建。健全农村便民服务网络,强化资金、金融支持,引导品牌连锁企业、电商平台企业新建或规范提升农村便民店,试点铺设不少于100个网点。将开展生活性服务业数字化升级行动,推进蔬菜零售、便利店等行业数字化升级1.0和餐饮业数字化升级2.0行动,培育一批数字化生活性服务业门店。将促进餐饮业高质量发展,打造一批特色餐饮小店,支持大众餐饮发展,鼓励多业态搭载早餐,丰富便民早餐体系。深耕细作“中国京菜”,推动“餐饮+文化”“餐饮+科技”“餐饮+体验”融合发展,培育200个左右米其林、黑珍珠、尖叫菜等特色门店。用好首店政策,吸引300个左右餐饮品牌首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