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联城市商务中心项目成为南山区黄金走廊上一座亮点工程 ■企业/供图
2020-2021年度第二批国家优质工程奖获奖名单日前出炉,中建二局华联城市商务中心项目榜上有名。作为深圳市南山中心区近年来代表性的城市更新项目,华联项目团队匠心建造近3年,完成了包括三座产业研发用房、两座研发公寓在内约30万平方米的施工任务。华联城市商务中心项目成为南山区黄金走廊上一座亮点工程。
袖阀管注浆稳固基坑
你是否听说过因为项目施工导致周边道路产生裂缝,甚至使周边建筑物出现墙体开裂?华联项目在基坑施工阶段就遇到了这个棘手的难题。
“15-17米的基坑设计深度、22万立方米的开挖量,距离周边的老旧建筑物最近处仅有3-4米……”华联项目经理张凌对当时的数据依旧记忆犹新,“为确保工程安全推进,我们在第三方已布设监测点的基础上,在应力较为集中的部位又增设了9个安全监测点!”项目团队如此关注降沉监测数据,是因为在2018年5月基坑开挖时,前期支护桩施工已累积了13.5毫米的最大沉降量,逼近预警值20毫米。
面对如此复杂的施工情况,项目团队丝毫不敢懈怠,立即成立了专项攻坚小组。“我们一边安抚周边居民,向他们普及相关知识;一边组织技术人员,把一天掰成两天用,进行各种技术论证和试验。”项目经理张凌回忆道。终于,攻坚小组设计出了袖阀管注浆基坑加固施工方案。按照该方案,施工团队采用早强硅酸盐水泥浆对地下软弱土及地下孔隙进行填充,以充分固结软弱和松散岩体,使地层强度和自稳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为确保注浆过程精准无误,项目团队特邀第三方监测单位,密切监测注浆过程中地面及建筑物沉降、位移情况。在正式注浆施工时,项目部还安排专人进行周边环境巡查,甚至在注浆结束30天内,技术部还保证每4小时监测一次,以严格控制注浆前后建筑物上抬量不得超过2毫米。最终,项目基坑安全得到了有效控制,基坑回填后周边建筑物累积最大沉降量稳定在19.7毫米,为项目赢得了“开门红”。
错层不等高同步流水施工
面对3座150米高的框筒结构写字楼,华联项目团队是如何做到最大程度提升效率、压缩工期?答案是舍弃传统的逐层人力翻转模板施工方法,采取优化的核心筒先行外框结构错层同步施工工艺。“我们从安全、质量、工期以及经济性等方面进行反复比选后才选择了这个方法,还提前借助了BIM技术进行施工预演,预演成功让我们吃下了‘定心丸’。”仅用时13个月,华联项目团队就完成了从正负零到结构封顶再到塔吊电梯拆除及外围幕墙封闭工作。
随着施工流程有序推进,各工序穿插达到理想状况。在此基础上,技术人员采用“爬架+铝膜”施工工艺,利用高差提供多个空间作业面和大负荷高空堆载平台,创造出封闭式高空安全作业空间,进一步提升施工效率。施工过程中,项目采用框筒结构施工方法得到了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高度认可。
创新突破牢牢固定扬尘
与扬尘斗智斗勇是建筑业长期不变的一项重点工作,在华联项目6项专利、4项国家级QC成果、8项省市级QC奖中,就有一项专门解决扬尘问题的专利——工地防尘结构专利。就是靠它,项目才将不安分的尘土牢牢封锁在防尘结构之中。
“我们想过多种方案,最后决定用支撑框架、防尘网为施工现场搭建起一个防尘区域,即先用支撑梁悬挂防尘网,通过在内撑梁上固定细小钢丝,使大面积钢丝绳拉通整个基坑,从而使安全网覆盖整个基坑,然后在支撑梁上设置喷淋设施,以达到牢牢固定扬尘的目的。”前期项目总工刘超群介绍。该工艺不仅能有效提高防尘网防尘质量,避免因转移防尘网所带来的人为扬尘污染,同时还可以作为遮阳结构改善土方开挖作业环境,使基坑内部施工人员感受清凉。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