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者不畏严寒,奋战在项目施工现场                               ■记者 董一鸣/摄

        站在八层楼顶俯瞰车水马龙的四环路感觉舒畅通透,可如果将地上变成地下,在这个深度的坑内又是一种怎样体验?北京城建集团土木工程总承包部三山五园艺术中心项目党支部书记执行经理刘杰给出了答案——震撼。刘杰顺着基坑旁的楼梯爬下来,站在施工完成的承台上,眼前一个呈现“八”字型的混凝土框架支撑体系自西向东顶住了24.75米高的基坑,而这个深度几乎相当于八层楼的高度。

        1月15日,经过近30个小时不停顿浇筑后,“三山五园”艺术中心项目的最后一段底板成型,意味着工程正式进入主体结构施工阶段。三山五园地区是国家级文化遗产区域,作为整个京西地区的标志性文化符号,包含的香山、玉泉山、万寿山,以及静宜园、静明园、颐和园、圆明园、畅春园,更是北京明清两代文化历史延续至今的重要见证。

        刘杰自豪地说:“我们这个工程选址就在原畅春园所在地,整个项目建筑面积约2.1万平方米,其中近2万平方米的建筑都在地下,这也是我们这个项目基坑如此之深的原因。”“三山五园”作为首批创建全国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中北京市唯一获批项目,文化艺术中心的政治和文化意义不言而喻,同时该项目作为示范区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本市首个非遗址类地下艺术博物馆。

        整个地面部分虽然建筑面积不大,但是设计理念文化气息浓厚,所有建筑屋面以古建殿堂的歇山顶为基础,融入现代的不均匀对称设计,搭配灰白色的主体外观,实现建筑古都韵味与现代时尚相结合,同时南侧设置的下沉广场也将区域的建筑层次拉伸,更便于游客参观游览。

        “未来这里将有大约2万件文物进行集中展示,同时该项目位于中关村论坛举办地,作为其重要的配套工程将为参加论坛的国内外政要、科技人才、文艺工作者提供浓厚中国气息的历史文化展陈。”刘杰说。

        对参与过香山革命纪念馆、北大红楼建设改造和小汤山应急保障医院建设的刘杰来说,身为项目负责人,他坦言自己压力山大。

        整个项目基坑长只有100米、宽58米,而下挖最深处近30米,这一深度甚至超过很多地铁线的埋深。超深基坑带来的便是对开挖支撑体系的研究。

        整个项目距离地铁16号线最远处也仅有9米,最近处只有6米,传统的向土层中打入锚杆进行锚固的做法将刺穿地铁隧道,为此项目技术团队进行细致研究,采用了在沿海地区常用的混凝土内支撑体系,这套体系如同一张蜘蛛网展开,分别在基坑东北角和东南角顶住基坑,而仅支撑体系的用钢量就达800吨,相当于五层住宅楼的钢筋用量。

        除了撑住临地铁线区域外,整个区域围了一圈39.5米高的地下连续墙,这种工艺如同给基坑插上一圈套筒撑起土层,“如此深的基坑在开工当年也是北京市最深基坑,为保万无一失,我们的安全投入丝毫不敢马虎,同时配置了基坑监测设备,确保基坑的变形控制在2毫米以内。”刘杰说。

        如此深的基坑,按照建筑规范的运输马道布设受到场地长度的限制根本无法实现。为此,项目采用了接力倒运的方案。首先在基坑最深处设置马道起点,借住基坑西侧部分深度12米的错台,将土方从深到浅倒运到西侧进行装车运输,同时将开挖按照由东向西预留西侧土方,最后通过抓斗进行土方抓取再运输,解决了深基坑出土的困难。

        项目预计2023年1月竣工。刘杰表示:“建成后的三山五园艺术中心将成为集文化遗产保护、艺术展览交流、科技前沿发布、自然山水风光于一体的现代化大型公共文化设施、市民的城市客厅,且具很高的生态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而三山五园的文化承载和科技文化融合展示,以及作为国家对外交往窗口的重要价值也将逐步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