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建设,本市近日发布118项地方标准,涉及资源节约与利用、城市管理与公共服务、公共安全、工程建设等9大领域。含本批标准,2021年本市累计发布259项地方标准,其中京津冀区域协同地方标准10项,支撑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和京津冀协同发展。

        支撑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等大型活动筹办。北京制定《大型活动可持续性评价指南》,规定开展大型活动可持续性评价的评价内容、评价方法和评价过程,为北京奥运遗产传承提供标准化支撑;制定《大型群众性活动场馆安全技术防范基本要求》,规定大型群众性活动场馆重点区域技术防范要求、系统要求、运行与维护要求;制定《大型群众性活动消防安全规范》,规定大型群众性活动消防安全的基本要求、布局要求、安全疏散要求、消防设施要求等内容;制定《公共建筑无障碍设计标准》,包括无障碍通行设施、通行流线、服务设施、服务系统、信息交流与智慧服务、各类建筑特殊无障碍设计要求等内容,支撑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筹办。

        支撑智慧城市发展。本市制定《“北京民生一卡通”技术规范 第1部分:卡片》,规定“北京民生一卡通”卡结构组成、应用流程、安全机制、终端以及电子卡等方面要求,实体卡集社会保障、待遇补贴发放、养老优待、残疾人保障、医疗健康、教育管理、公园年票、城市交通、金融服务等功能于一体,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供给能力和市民生活用卡便捷度;制定《城市码编码与应用规范》2项系列标准,规定城市码的标识和二维码的编制原则、编制要求及应用要求等内容,提升城市智能化管理和服务水平。

        支撑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北京制定《道路尘负荷车载移动监测与评价技术规范》,这是国内首个道路扬尘监测和评价领域的技术标准,对车载移动监测系统、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数据有效性判断、道路尘负荷分级与评价等方面进行规范。落实《北京市百项节水标准规范提升工程实施方案(2020-2023年)》,本批发布节水标准22项,包括《用水定额》系列标准11项、《节水评价规范》系列标准7项、《供水企业节水管理规范》等其他标准4项,累计已发布51项。

        支撑优化营商环境。本市制定《政务服务中心服务与管理规范》,规定市、区、镇街三级政务服务中心类型、设置、环境、运行管理等要求,并围绕“一窗”服务模式,从咨询、预约、受理、审查与办结、结果送达等各环节对服务内容和全过程监督评价进行了规范;制定《政务服务事项编码及要素规范》,明确政务服务事项范围和类型,提出了事项基本编码、实施编码和业务办理项编码规则,规定了事项基本目录要素、实施清单要素、材料名录要素的内容和编写要求。

        支撑首都安全保障。北京制定《专业应急救援队伍能力建设规范》10项系列标准,涉及突发环境事件、危险化学品、道路桥梁、电网、防汛排水、供热、燃气、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水域、通信保障等领域。标准规定了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专业救援能力、综合保障能力、技能提升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等要求;制定《网络餐饮服务餐饮安全管理规范》,规定通过网络提供餐饮服务过程中餐饮安全管理的一般要求、平台管理要求、供餐要求和配送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