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管廊装着造雪用水、生活用水以及电力、电信管线等 ■记者 史波涛/摄
“坚定信心,奋发有为;精益求精,战胜困难;凝心聚力,保障冬奥;冬奥有我,请党放心!”冬奥管廊进口处,党员先锋队的旗帜迎风飘扬,铮铮誓言响彻在松山脚下。京投管廊公司冬奥管廊保障团队近日召开冬奥保障誓师动员大会,全力以赴保障冬奥赛事场馆能源“生命线”。
京投管廊公司负责投资建设并运营的延庆赛区综合管廊担负着为延庆赛区造雪用水、生活用水、再生水、电力、电信及电视转播信号等市政能源的接入提供通道的功能,服务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国家雪车雪橇中心以及冬奥村、山地新闻中心。
智慧巡视 保障管廊运行平稳
延庆佛峪口水库,海拔约550米,一条长约7.9公里的综合管廊从这里出发,蜿蜒爬升至海拔约1100米的延庆赛区。
管廊整体呈圆形断面,四舱结构,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两个电力舱、一个电信舱和下层的水舱。其中,水舱有造雪干线、供水线、再生水干线。保障团队巡视队员介绍说:“这次造雪用水和生活用水都有一主一备,是特别为冬奥设置了双重保障。”
“冬奥管廊是国内首条建设在山陵隧道中的管廊,海拔最高、坡度最大。运维初期,我们做过测试,安排了一名年轻力壮的队员进行人工巡视,全程走下来需要7个小时左右。”保障团队相关负责人说。
巡视队员告诉记者,他们会佩戴装有蓝牙定位的安全帽,手持检测设备,管廊内的温度、湿度以及是否有渗漏等相关信息,都会记录传送给监控中心。
管廊内每100米即有一台电子监控,同时,增加了人工巡检提供双重保障。管廊运维团队共分3个班组,监控组、巡视组和检修组。巡检由巡视组和检修组各出一人,通过眼看、耳听、手检三步巡检,发现紧急情况及时处理。
科技创新 研发智慧运维平台
在综合监控中心的监控大屏上,实时显示着“地下生命线”各项健康指数——氧气、温度、湿度、通风,哪项指数异常监控平台都会自动报警。舱内电子监控将监控画面实时呈现。京投管廊公司运营管理部经理张建海介绍,应用京投管廊公司自主研发的智慧运维平台,他们可通过视频工作站、消防系统工作站、智慧平台工作站实时监控廊内运行情况。
据了解,基于BIM、GIS、云计算、虚拟化等技术,管廊公司联合兄弟单位亿雅捷联合研发了冬奥会综合管廊智慧运维管理平台,在行业内首次将标准化作业流程(SOP)融入管理平台,与手机APP、小程序等应用有机融合,结合手持终端、智能安全帽等设备,实现了安全隐患信息智能获取、多元信息融合联动、人员实时定位、运营流程规范和智慧化降本增效。与此同时有效利用智慧化运维管理平台,创新区域运维中心管理模式,合理搭配项目组织架构,制定完善的巡检维护计划,最终实现了运维人员成本的大幅降低。
京投管廊公司依托冬奥会管廊项目构建了“项目级-公司级-城市级”三级运维管理架构,通过优化整合综合管廊各项目的资源,实现了“一套资源,多方利用”,有效提高了运维管理工作效率;并结合冬奥会项目特点,完善了运维管理相关标准,编写了30余项运维标准作业流程,构建了应急管理体系,服务保障冬奥会,同时推动今后管廊运维管理工作向更安全、更高效、更经济、更智慧方向发展。
全力守护 持续提供市政能源保障
“团队作为延庆赛区赛事的重要市政能源保障单位之一,在测试赛期间充分落实保障工作方案,在每日监控、巡检、维护的基础上,积极与相关政府部门对接保障要求,积极配合水务、电力、电信单位入廊需求,保障了测试赛期间冬奥会综合管廊的安全平稳运行,为2022年冬奥会赛事运维积累了宝贵经验。”张建海说。
赛区的造雪、造冰系统已进入运行阶段,综合管廊24小时全力运行,截至目前已累计供给125万立方米造雪用水,并为赛区内的社会主要能源及通信设施的正常运行保驾护航。自2021年12月中旬起,直到冬奥会顺利闭幕,延庆冬奥管廊运维项目全员在岗,实行封闭管理。随着冬奥开赛临近,运维现场人员增加,巡检频次也将继续提升。
北京冬奥会后,延庆赛区按照规划将成为国内最重要的高山滑雪、雪车雪橇的国际赛事中心和训练中心,也将成为大众冰雪运动、休闲健身的一个集聚区。冬奥综合管廊将持续为延庆赛区提供市政能源保障。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