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8号线金鱼胡同站站厅                                          ■记者 周宇杰/摄

        北京地铁8号线剩余段年底将实现初期运营,届时这条“地下中轴线”将实现全线贯通运营。12月9日,记者探访8号线金鱼胡同站看到,车站装修已步入尾声。

        8号线剩余段共“三站四区间”,长约4.3公里,北起8号线二期终点美术馆站,南至三期珠市口站,全部为地下线。建成后与8号线一期工程(4.5公里)、二期工程(17.54公里)三期工程(13公里)、四期工程(3.4公里)及昌八联络线(6.3公里)贯通运营,和昌平线同台换乘。

        京投所属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第一项目管理中心副总经理吕高峰介绍,在首都最核心区施工,工程克服了“极难推进的前期工作、极苛刻的外部环境要求、极恶劣的水文地质条件、极低的施工工效”四大困难。建设期间,轨道公司和参建单位将环保理念和标准化建设融入到施工过程中,首创北京地铁领域的六个“第一”:第一次采用全封闭围挡、第一次使用高压喷雾降尘系统、第一次使用空气能采暖系统、第一次应用二维码、第一次使用拼装式集成房屋、第一批使用干拌喷射混凝土。环保与标准化施工结合让工程建设尽可能减少对周边环境影响。

        作为地下中轴线,8号线三期全线装修设计通过“门观中轴”的总体概念思想,突出了沿线的地域特色,同时更是对地域性及相关历史和文化的尊重和传承。以满足交通建筑基本功能为前提,从结构形式入手释放最大空间,体现地面环境文化因素;以“门”的形象创意体现和延续“中轴”概念,以北京彩灰色系为基础,结合城市风貌运用装修色彩,进一步深化完善系统整合。

        工程位于首都商业中心,金鱼胡同站、王府井站构建周边商业衔接平台:两车站均设置了多个出入口通道与周边商业建筑物衔接,使车站作为一个大型接驳空间与周边商业互联互通。前门站则充分考虑了地面客流特点,利用现有市政设施与地铁出入口紧密结合,形成完整的地上地下服务系统。

        8号线全线通车后,沿中轴线敷设的南北贯通的交通大动脉正式形成,解决了该交通走廊的重大客流需求。其同1号线、2号线、7号线、14号线换乘,优化提升了线网结构,将有效缓解沿线地面交通拥堵,提高出行效率。在构建北京市南北中轴线上的交通大动脉的同时,提高了王府井、前门等大型商业中心轨道交通的服务水平,为南中轴线二—四环的轻工业集中商业区提供了便捷出行途径,支撑并带动了南苑边缘集团的开发改造及大兴瀛海地区的城镇化建设,引导着城市空间沿中轴线向南拓展,带动沿线商业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