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员制作冬奥道路标志牌                                         ■记者 张军/摄

        随着北京冬奥会临近,北京市冬奥相关道路标志标牌更新工程正如火如荼进行中。新更换的标志牌不仅增加了“BeiJing2022”冬奥标识,同时还在传统固定单一颜色基础上,增加了一系列不同色彩深浅浓淡变化,让标志牌颜色更加丰富。12月10日,记者走进首发养护公司交通工程部,探究冬奥道路标志牌制作过程。

        引入数码打印颜色更丰富

        打开电脑和打印机电源,放入3M反光膜,在电脑上打开提前设置好的字体文件,点击“打印”按键,只需3分钟,一张绘有“BeiJing 2022 北京赛区 前方500m出口”的反光膜就打印出来了。除了打印基材从白纸变成反光膜,打印机个头长大了3、4倍外,整个打印过程与普通打印机完全相同。记者在现场看到,相比传统单一颜色的道路标牌,新制作的北京冬奥会道路标志牌颜色更加丰富,从浅蓝到深蓝,总计数十种不同蓝色明度,让整个标志牌变得更加灵动,充满活力。

        首发养护公司交通工程部副部长刘阳杰介绍,过去传统北京市道路标志牌全部采用刻字工艺,都是采用固定的黄、绿、蓝、白、红等单一颜色反光膜进行雕刻,无法满足这次冬奥会道路标志牌多色彩需求,为此我们引进了反光膜数码打印技术。

        本次冬奥会道路标志牌全部采用5类3M反光膜。在白色专用反光膜上,施工人员可以根据需求,像用普通家用打印机一样,在反光膜上打印出任意色彩。刘阳杰说:“相比传统在工厂预制好颜色的反光膜,我们打印的反光膜由于采用专用墨水,其使用寿命可达到国家规定的10年标准,同时在反光膜等级上,我们通过从传统4类反光膜提升到5类最高标准反光膜,其反光亮度、反光角度都较之前有了大幅提升。”

        10分钟一块牌效率提升4倍

        从制作一块冬奥道路标志牌花费6个人40分钟,到现在4个人10分钟……引进反光膜数码打印技术后,不仅施工效率大幅提升,而且反光膜制作精度也实现了零误差。

        刘阳杰介绍,比如做一个道路出口标志牌,工作人员需要分成两组,一组人员负责选择与标志牌内容相对应颜色反光膜作为基层,然后再根据标志牌大小进行裁切,而另一组人员则负责在计算机专用软件上设计所需内容,然后再用刻字机在白色反光膜上进行雕刻,当二者全部准备完毕后,3-4名工作人员再一齐将雕刻内容贴在绿色反光膜基层上,最后再统一贴在标志牌骨架上。

        而传统刻字工艺,雕刻机只是在反光膜上刻出字体,后续还需要工作人员用针尖一点点将字体从整张反光膜上剥离出来,其难度和效率非常考验工人的技术水平。“挑字只是第一步,随后对齐更加麻烦,有的超大型标志牌一块面积近6平方米,因材质规格有限,我们必须分段进行对齐裁切,如果角度误差大于2-3毫米,就需要重新粘贴。同时为了保证标志牌平整度,我们还需跟气泡做斗争,一张牌子最少需要40-60分钟。”施工人员表示。

        刮板覆膜讲究眼尖手稳

        在标牌制作工厂,记者看到每名员工手中或工服兜里都有一块烟盒大小的塑料薄片,同时上面还粘有一根不起眼的钢针。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塑料刮板和钢针,是他们覆膜的两件‘法宝’。标志牌覆膜与汽车贴车衣、手机贴保护膜等一样,极易产生气泡,因此在覆膜过程中,必须用刮板一点点横向刮平反光膜,在保证贴敷牢靠的同时,减少反光膜与铝板骨架之间的气泡。”

        “因为反光膜幅宽基本都在1.2米左右,因此在覆膜时,必须一个人负责刮板覆膜,另外两个人从两边手提着反光膜,一点点配合撕掉反光膜底膜。”制作人员介绍,我们这个操作过程对彼此之间默契程度要求非常高,如果双方速度不一致,或者撕膜角度过高,反光膜就有可能跑偏,同时还会产生大量气泡。这时候,我们就需要用钢针刺破气泡,然后再刮平反光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