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百姓安全出行的“公交医生” 侯兴光,是北京公交集团保修分公司十六车间的一名生产综合协调员,主要负责车间的生产调度和车辆技术等工作。侯兴光于2007年参加工作,16年的工作磨练使其业务知识和维修技术不断提高,从一名普通的保修工成长为车间的技术骨干。侯兴光2018年获得“首都劳动奖章”,2020年被评为“全国交通运输系统劳动模范”,今年,获得“首都市民学习之星”称号。保修战线的“教导员”2007年,19岁的侯兴光从技校毕业后来到了北京公交这个大家庭。一路走来,侯兴光从一名保修工慢慢成长为班组管理、车间管理的岗位。 特别报道 2023年12月07日 2 点赞 0 评论 178 浏览
高精尖工程建设专家的学习经 首都国际机场T2、T3航站楼,北京京东方8.5代线、也门机场二期、北京英特宜家购物中心、大兴国际机场航站楼、合肥新桥国际机场T2航站楼……对参与了国内诸多高精尖工程建设的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工程师兼工程总承包部副总经理李建华来说,持续学习是他能始终站在建筑高精尖项目建设一线的重要原因。“中国时代杰出经理人”“全国建筑企业优秀项目经理”“中国建筑业项目管理模范人物”“信用建设杰出经理人”“首都劳动奖章”“2019北京榜样年榜人物”、《人民日报》“十大时代”人物、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建筑工匠 特别报道 2023年12月07日 0 点赞 0 评论 150 浏览
争做环保技术创新尖兵 近日,首创集团所属首创环保集团智慧环保事业部产品研发部负责人郑乔舒被评为首都市民学习之星。郑乔舒自2015年从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毕业后,便投身水务环保行业。近5年来,她以首创环保集团业务发展为指引,从水务环保项目传统运营到智慧化工具落地应用,专注在城市水环境精细化管控领域的技术攻关和产品研发领域。她积极探索环保数字化创新发展的突破点,先后承担、参与了多个国家级、省部级、地市级和企业内部科研项目,获得科技奖励5项,出版专著1部,编制地方、团体和企业标准7项 特别报道 2023年12月07日 0 点赞 0 评论 145 浏览
地采爆破技术“领头雁” 矿产领域有一个特殊的职业——爆破。李月喜便是从事这么一项具有挑战性工作的人。李月喜原为首钢矿业公司杏山铁矿生产技术科爆破技术员、爆破技术创新工作室负责人,近日调到公司技术质量处采矿技术员岗位工作。细数过往,李月喜始终深耕地采爆破技术领域,积极研究爆破技术创新,2项成果获得专利,12项成果获国家、行业等不同层级奖项,9篇科技论文在国内刊物发表。2023年,李月喜被评为首都市民学习之星。攻克一次爆破成井难关切割井是回采爆破前提供矿石崩落补偿空间的一条竖井,它形似一个高15米 特别报道 2023年12月05日 5 点赞 0 评论 225 浏览
扎根一线的学习型女建筑人 2009年8月,研究生毕业的雷小娟进入北京城建五公司后便扎根一线,先后在公司金泉广场项目部、西安国际港务区项目部、陕西数字出版社项目部、共同沟剩余段项目部、环球影城筹备组项目部任技术员、技术主管、项目总工程师职务。如今,她担任公司技术发展部副部长,主要负责技术中心、科技开发、市政方案审核等工作。个人取得授权发明专利1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0项,北京市市级工法1项。雷小娟是一个爱学习、爱读书的人。她的办公桌上书籍排列有序,标准、规范等相关文件、各种原著原文、应有尽有的名人传记等 特别报道 2023年12月05日 0 点赞 0 评论 144 浏览
数字背后的建筑科技硬实力 作为一名建筑行业的研究型人才,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市级结构健康监测工作室主任、工程智能技术研究所所长兰春光对自己的学习始终有着极高的要求。多年来,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基金项目十余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SCI和EI论文30余篇;获得国家专利20项。同时,他作为负责人完成结构健康监测项目百余项。这些数字背后,是对他为首都建设科技事业作出贡献的肯定。多年来,兰春光耕耘在结构健康监测领域。他带领团队组建结构健康监测工作室 特别报道 2023年12月05日 2 点赞 0 评论 202 浏览
智慧养护的“弄潮儿” 他任职10余载,一直致力于道路养护信息技术研究与应用,先后主持、参与科研项目20余项,获得知识产权50余项、科学技术奖10余项,出版专著3本,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数十篇……他就是2023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北京市政路桥管理养护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养护集团”)科技检测处经理孟均。今年,孟均又荣获首都市民学习之星称号。探索道路信息采集新路径2013年,养护集团成立科技研发中心,孟均作为研发中心带头人,以“道路多维平台建设”为发展方向,自行研制道路移动式3D智能数据采集车。 特别报道 2023年12月05日 0 点赞 0 评论 248 浏览
坚持学习的“最美首农人” “团队从1人,逐渐发展到今天的36人,我们始终坚持着‘学习、创新、发展’的理念。”首农食品集团三元种业饲料分公司副总经理邓露芳说。2010年进入三元种业工作至今,邓露芳带领团队申报三元种业自立科研课题12项,主持北京市财政项目8项。她2014年被授予“北京市青年岗位能手”称号,2015年被评为“最美首农人”,2016年被授予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2020年9月,邓露芳主导的饲料产品研发与检测团队被授牌为“市级职工创新工作室”。同年,该公司检测中心通过CNAS认证,成为可以参与国际互认的国家级检验化验中心。 特别报道 2023年11月28日 2 点赞 0 评论 204 浏览
攻克“卡脖子”技术的科技人才 2014年以来,她长期扎根有色金属特种新材料研发工作一线,主持及参与项目30余项,攻克了多项“卡脖子”技术,多项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水平,开发了多种具有独创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及新技术,实现进口替代或填补国内空白,为保障国家重点工程型号的顺利实施作出了贡献。她就是北京有色金属与稀土应用研究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有色所”)总工程师柳旭。扎根一线攻克多项“卡脖子”技术2014年,柳旭作为一名新人,针对高可靠靶材用5N的高纯金制备瓶颈问题,不惧困难,在经历了上百次摸索和试验后 特别报道 2023年11月28日 0 点赞 0 评论 259 浏览
持续探索求新的“智造”专家 38岁的朱峰现任北京建工路桥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他还有另一个身份——北京市建筑业联合会专家库专家。多年来,他围绕施工技术、智能建造、项目管理等领域持续探索求新,助力传统施工行业转型升级。 首都城市轨道纵横交错,地铁列车日夜奔流。当一列地铁将所有乘客送达目的地后,就会回到它们的“家”——地铁车辆段。为了给首都地铁打造安稳的“家”,朱峰不断汲取国内外新知识、新技术,多次带领团队对综合施工技术开展深入研究。他先后摸索出涵盖施工组织、劲性混凝土结构柱、螺旋式均匀布设开孔水管 特别报道 2023年11月28日 0 点赞 0 评论 236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