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昌宇对所辖小区管网施工检修改造                                    ■企业/供图

        受寒潮天气影响,北京气温再创入冬以来新低。对于老旧小区来说,每次寒潮来袭都是对小区供暖设施和管养单位的大考。然而,对于居住在华严北里和法华南里两个小区的居民来说,这个冬天却更加暖和了。

        “三个组建”保障供暖

        住总北宇物业北方昌宇供热公司所辖的供暖区域包括华严北里和法华南里两个小区,涉及到55万平方米7400余户的供暖工作。张凯宁作为一名公司负责供暖服务的经理,在试供暖前夕,就安排项目维修团队,根据所辖小区管网施工检修改造、天气情况以及往年经验制定了应对极寒天气、管网故障等突发情况的应急预案,全力保障用户用热需求。为了应对突发状况,北方昌宇公司还组建了两支抢险队伍,24小时备勤,第一时间解决用户的报修问题。

        张凯宁说:“今年除了提前为广大业主发放维修电话小卡片以外,还在华严北里和法华南里两个项目内制作维修电话横幅,悬挂到小区内几处显著位置,以便能随时解决住户反映的各类供暖服务问题。在试水阶段,维修班组一旦接到业主家中暖气跑漏水的报修电话,师傅们会在15分钟内到达现场排除险情,确保居民温暖安全过冬。”

        “日常管理精细化、问题处置高效化”是北方昌宇公司服务理念,在供暖季开始前,张凯宁就带着团队不断健全优化工作机制和办理流程,定期召开“接诉即办”专题例会,对于已经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的诉求及问题进行讨论、分析、解决。组建“接诉即办工作微信群”、建立工作台账、派专人管理……为做好供暖工作,张凯宁组织员工采取一系列高效管理手段,确保百姓诉求可以第一时间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处理快的目标。

        入冬后,华严北里46号院1号楼东侧业主反映锅炉房噪音问题,为此他带领职工将锅炉房西侧窗户全部采用3厘米石膏消音板进行封闭,20吨锅炉室外进风口全部用10厘米隔音板加玻璃丝绵消音板封堵,改由锅炉房内部引风,对西侧所有轴流风机加装玻璃丝绵消音帽,安全出口加装棉帘消音。对于用户反映的暖气不热、温度不高的问题,他带领维修人员上门查看隐患、测量温度,有针对性地进行解决。

        “今年我们感觉最明显的就是每天报修电话少了,以12345热线为例,今年我们居民报修电话从去年同期的每天2-3起下降到每天不足1起。”张凯宁拿起报修登记台账边展示边说道。

        年轻党员为民排忧解难

        今年31岁的曹冬雪是北方昌宇公司法华南里项目部的一名年轻焊工。别看他身形瘦弱,但1米82的大个子干起活来可是毫不马虎,关键时刻,总能第一个站出来,身边的同事们称呼他为“拼命三郎”,法华南里的居民们都亲切的称他为“温暖使者”。

        入职的十年间,他从一名行业新人逐步成长为同事口中的“老师傅”,各种疑难杂症他总能想到办法去解决。自2020年10月26日法华南里小区开始启动上水工作以来,曹冬雪就和同事们进入到了紧急备战状态,对锅炉房里压力表、外管线截门井和每个楼地沟的水位等情况进行24小时密切盯控,随时做好突发状况的应急抢修准备。

        一日,项目供热站水箱突然掉压,经验丰富的曹冬雪立马对大伙儿说道:“十有八九是哪块的管道崩漏了,咱们得赶紧去现场逐一排查。”天寒地冻,北京正值大风降温阶段,顺着管道井排查,大家很快就找到了漏点的位置。“我是党员,我下去。”还没等大家反应过来,曹冬雪二话不说脱下羽绒服,穿着单薄的工作服,贴着管道慢慢钻了进去。为了找到身体的支撑点,曹冬雪只能用后背紧紧地贴着又脏又凉的管道,在一层厚厚的铁锈和淤泥里,足足干了一个小时,才把漏点全部抢修好。此时,曹冬雪的衣服早已被汗水和泥水浸透,一股冷风吹来,他不禁打了一个哆嗦。围观的居民们看到这一幕,纷纷为这名刚刚从管道井里爬上来的“泥人”竖起大拇指。

        “辛苦我一人,温暖千万家”是曹冬雪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作为维修工,早出晚归是家常便饭,特别是在供暖期期间随时待岗。作为一名年轻党员,即使工作再累再忙,他都保持着谦虚学习的态度,经常是刚刚下发的技术规程,其他人还没有看,他就已经在工作中应用了。十年的工作让他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练就了高超的技艺。

        在谈到自己日常工作时,曹冬雪总结出了供热维修的两个特色:“一个是急,一个是细。当你看到住户家里的孩子和老人在家中穿着羽绒服瑟瑟发抖时,手里的活就是要快、要急。只有拼尽全力才能不辜负这份信任。但是急也不能耽误细,维修前细致的检查,维修后耐心地等待,都是为了能让居民们暖暖和和的度过这个冬天。”就这样,他成为了居民心目中的“温暖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