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洪霞在驾驶室 ■企业/供图
身高1米6左右,腰板儿笔直,笑起来眼睛弯弯像月牙一样,这是记者见到常洪霞的第一印象。常洪霞是北京公交集团第四客运分公司1路驾驶员,作为线路上为数不多的女驾驶员,她每天驾驶18米长的“中国红”行驶在长安街上,常洪霞深知,她代表的不仅是北京公交驾驶员的形象,更是首都的形象,常洪霞说:“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不容有失,能够承担起这份责任和使命是我们全体员工最大的光荣。”
凌晨3点半起床,4点半前到达场站做发车前的准备工作,这是上早班的常洪霞的工作常态。与其他线路相比,大1路要求更为严格,每次出车前,常洪霞都会自我检查工作服是不是穿戴整齐,保证以最佳的精神面貌服务乘客。
“记得小时候坐在父亲的自行车后座上,看到旁边驶过的公交车,觉得里面的驾驶员特别威风!”从那时起,成为一名公交驾驶员成为常洪霞心中的梦想。1995年,常洪霞进入北京公交集团。“刚开始刹车和油门配合不好,把方向盘也觉得很吃力,后来师傅传授给我一个‘半盆水’训练法。”常洪霞回忆说,那时每天工作之余,她都在家中端着半盆水,右脚悬空,模拟驾驶操作。“训练很枯燥,但让我拥有了更加沉着冷静的心态,还提升了驾驶技能。”
2014年7月,常洪霞进入向往已久的1路车队,可没想到“老司机”遇到了新问题。1路的发车班次非常密,刚开始,常洪霞车后总是压着两三辆车。她利用休息时间,专门去坐老师傅开的车,拿着本子把每站的进站停车位置都记下来,等到休息的时候就在脑子里模拟驾驶。
沿线27公里的大小46个路口,28个红绿灯,哪段路上的井盖多、哪个路口的行人和车辆多,这些常洪霞都烂熟于心。每到这些路段,她都会提前采取措施,不让乘客有任何颠簸的感觉。常洪霞还总结出“一静、二稳、三让、四心”安全行车法,即:冷静;起步停车稳、中途行驶稳;你抢我让、你违章我让、空档小我让;路静人稀要小心,拥堵路段要耐心,通过路口要细心,服务乘客要热心。只要坐上她的车,老人起身不晃,年轻人走动不摇,孩子喝水不洒,乘客都能感受到“稳稳的幸福”。
在车厢之外,常洪霞喜欢将自己经历的事情,将北京公交的文化、发展,与家人、朋友、市民分享,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公交的发展变化。常洪霞作为北京交通广播安全宣传大使,积极向社会宣传交通文明,“记得有一次到一所中学宣讲,我播放到中华世纪坛的图片时,没有一个学生能正确回答出它的准确名称。那一刻,我更加坚定了继续做好宣讲工作的决心。”常洪霞希望通过宣讲,鼓励更多青年一代去了解、热爱自己生活的城市,感染和带动更多人参与到绿色出行、文明出行中,目前她已累计宣讲140场次、200余小时。
2019年,常洪霞成为“洪霞创新工作室”的领头人,以“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为突破口,带领工作室成员围绕生产经营中的热点、难点及企业改革发展的重点工作,创新攻关,研发出防冻液加注机、过滤水再利用装置、公交车玻璃封窗器等7项成果,完成导游式服务、文明行车车语言、安全行车四步法等10余项课题,累计为企业节省开支300余万元。
“这个箱子里有20多种物品,有我们为乘客准备的口罩、一次性手套、电子体温计、纸巾,还有充电宝、小糖块。现在很多上班族早上起来没来得及吃早餐,容易发生低血糖,出现这种情况后我们会提供这个小糖块。”常洪霞说,这个“暖心箱”设立后受到很多乘客好评,现在车队所有车组都在推广暖心箱。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