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隅智造工场为企业提供的创新展示空间 ■企业/供图
这里不仅是70万平方米的产业集聚地,更是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迈向市场的“加速器”。作为金隅集团深耕城市更新、服务首都“四个中心”建设的标杆项目,通过整合政策、资本、技术和服务资源,金隅科技园项目——金隅智造工场正助力一批前沿科技企业突破瓶颈,提速换挡,跑出产学研融合的“加速度”。
“硬科技”企业的理想试验场
金隅智造工场的前身是天坛家具生产基地,改造后保留了厂房高挑高、高承重的工业基因,成为“硬科技”企业的理想试验场。这里12万平方米的物理空间,专为小试中试、检验检测等产业化关键环节设计,解决了企业从实验室研发到规模化生产的核心问题。
未磁科技正是受益者之一,其自主研发的量子心磁图仪在园区完成临床验证并落地生产,填补国内空白,检测灵敏度较传统技术提升千倍以上。为助力创业期的未磁科技安心于创新研发,金隅智造工场为未磁科技提供了金隅科创基金的资金支持,同时关注企业成长,提供供应链资源对接服务,加速技术研发成果转化进程。
降低科创企业“试错成本”
在北京市医疗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的实验室内,一座特殊的“屏蔽间”引人注目。这间采用防辐射材料打造的实验室,是医疗设备研发的关键基础设施,但其高昂的建造成本曾让许多初创企业望而却步。“单个企业独立承担这样大的投入,既不经济也不现实。”北京市医疗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副总经理李琦表示。而通过园区搭建的共享平台,企业只需支付使用成本,就能完成从研发到生产的全流程验证。
金隅智造工场通过建设共性技术平台,将检验检测、中试生产等资源开放共享,显著降低了企业的创业门槛。园区还为企业提供政策申报辅导和租金补贴,缓解早期现金流压力。这种“平台化”服务模式,吸引很多像齐碳科技这样的创新型企业入驻。作为国内首家自主研发纳米孔基因测序仪并实现商业化的企业,齐碳科技在园区的支持下,不仅解决了高端仪器研发的场地需求,更通过产学研对接加速了技术商业化进程。
让创新要素“活”起来
“我们定期向企业提供人才住房、医疗教育和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并联合高校建立人才实训基地。”金隅文化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叶菲介绍。此外,园区通过举办创新创业大赛、链接院士专家资源,推动技术跨界融合。例如,医疗机器人创新中心已与多家科研院所合作,将手术机器人、康复设备等成果快速导入临床;而人工智能与合成生物学等交叉领域的技术碰撞,正在这里孕育新的产业机遇。
随着5万平方米的金隅生命科学创新中心加速建设,金隅科技园正瞄准“AI+生物医药”交叉创新,探索基因编辑、智能诊疗等前沿领域。未来,园区将进一步深化“固链、强链、补链”策略,聚集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领域,构建更完善的全产业链生态体系。
金隅科技园的独特之处,在于其打造的“产业生态闭环”。从孵化器、研发空间到投资基金,从人才公寓、商业配套到国际交流平台,园区以“科技服务+产业生态”的双轮驱动,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支持。从老旧厂房到创新高地,这里以国企改革的魄力、城市更新的智慧,书写着“科技驱动产城融合”的时代答卷。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