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市新闻办举行“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之高质量建设国际医药创新公园,推动医药健康产业发展专场发布。记者从会上了解到,北京将高质量建设国际医药创新公园,以国际标准建设“类海外”创新生态,同时打造医药健康监管和技术创新“试验田”。

  国际医药创新公园位于南五环两侧,南中轴以东、京台路以西部分,规划总用地面积约5.8平方公里,总建筑规模约300万平方米,目前已落地国家药监局6大中心以及6家外资药企研发中心。

  市发展改革委、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等部门共同编制的《国际医药创新公园高质量建设实施方案(2025—2030年)》也于15日对外公布。根据方案,北京将结合医药健康产业特点,联动国家药监局审评机构,开展药械监管科技集成创新,加速创新药械研发上市进程。同时,推动人工智能和医药健康融合创新,打造“人工智能+医药健康”示范高地,支持数据跨境流通便利化改革,打造外资药企在华发展首选地。该方案还明确了“两步走”的发展目标,到2027年,规划实施、园区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功能布局框架基本成型,医工融合区相关高校、研究型医院等主体基本建成,新落地一批头部医药企业创新研发项目、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药械产品。到2030年,主体功能区全部建成,实现人才聚集、高效运行,作为全球医药健康创新合作枢纽和产业聚集地、医药创新人才创业第一站、人工智能赋能医药健康行业应用示范区、创新医药政策改革先行区的战略地位更加凸显。

  近期一批国际头部药企主动加大在京投资,体现了外资企业对中国市场的长期信心。北京将在医药创新公园集中打造最优的国际化医药创新生态,为外资龙头企业和全球顶尖人才来京发展,以及国内企业在更广阔的市场内拓展业务提供优质平台。

  今年3月份以来,多个已落地医药创新公园的国际医药龙头企业对外宣布了新进展。“预计今年还会有一批跨国医药企业地区总部、研发中心和开放创新中心落地。”北京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刘力表示,国际医药创新公园还将引入国内外优质教育、科研、医疗资源,加快建设医疗健康人工智能训练基地、医师培训中心、干细胞转化创新中心、医疗数据标注基地、疫苗与蛋白药物智造研究院等重大平台,探索产教医研一体的协同创新体系。

  为加快国际医药创新公园建设,北京市发改委会同科委、经信局、规自委、卫健委、药监局、医保局、人才局等近20个市级有关单位提出了22条支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