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一本名为《绿城标准做法指导手册》(以下简称《手册》)的资料,北京城建一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城建一公司”)总经理郝雪如数家珍般讲述着同浙江绿城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城集团”)深度合作的故事。
这本《手册》并非出自业主,而是由城建一公司团队独立完成的。“近几年我们参与了多个绿城集团的建设项目。为继续承接工程,我们团队从国家标准到企业标准入手,对建设项目进行系统梳理分析,编制了这本《手册》,成为我们服务业主的重要工作指南。”郝雪说。
全员营销打造发展共同体
2024年城建一公司市场营销额为67.27亿元,这一数据位列北京城建集团施工板块全资子公司第一位。城建一公司蝉联此排名,保持了平稳增长的态势。
在城建一公司,“全员营销”的战略已深入人心,领导班子分工挂帅负责大区域和大客户业务;区域负责人定期汇报营销工作,形成联动机制;项目经理在实操层面承担后续工程任务承揽的责任体系。“人人扛指标、人人跑市场”成为共识。班子成员单次差旅均涵盖2个以上城市或省份。
城建一公司营销负责人刘其文说:“去年,我们营销人员从18人增长到25人,着力加大了对营销工作的人力投入和各项保障服务。”
该公司在投标环节精益求精,高效的部门协同机制发挥了关键作用。在重点工程投标中,城建一公司组织相关部门进行信息采集工作,并召开多次标前会,对市场、资金、成本、履约、法务等业务进行全面“体检”,同时基层项目团队也参与到“经济标、技术标”的拟定中。“这种方式让我们的投标方案和实施精准度明显提高。重点项目方案须经主管成本和技术系统的领导把关,确保业主‘所见即所得’,为持续合作打下了坚实基础。”郝雪说。
积极复盘学习找寻新动能
3月25日,由绿城集团“做媒”,城建一公司参与了保利集团优质分供方入围评选工作。
据悉,2024年,城建一公司累计参与投标110项,成功中标34项。在郝雪看来,投标失败并不意味着一无所获,反而可以通过复盘提升业务能力,为后续拓展新市场积累宝贵经验。城建一公司参与了河北某地工程项目投标工作。经过多轮方案的对比和分析,虽然最终未能中标,但这次投标使团队打通了河北省工程建设定额相关政策、数据与企业本部各专业数据的断点,为今后承揽河北省工程梳理出投标模板。
城建一公司持续推进党建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围绕绿色低碳、智慧建造、城市更新等新兴赛道,持续培育新质生产力。
通过不断学习,城建一公司新增、修订完善179项制度并完成了公司规章制度汇编。郝雪说:“这源于我们在市场中积累的成功经验,并构建起市场营销、内控管理、施工生产、技术创效等方面的体系架构。”
城建一公司主动调整组织架构,重组成立了机电公司和市政公司。2024年,两家专业公司累计新签合同额突破11亿元大关。此外,该公司去年还取得了电力二级资质,并已经参与到相关工程的投标中。
集各方之智促企业发展
对于工程信息,城建一公司本着开放的态度进行广泛收集,针对每一条营销信息,组成专业团队进行仔细甄别,经过系统化的分析研究,该团队最终确定是否参与其中。刘其文说:“我们对信息持续跟进、认真分析和准确判断,让社会各界感受到企业的专业和真诚,不断扩大我们的‘朋友圈’。”
对于大客户的服务,城建一公司细化到每一个环节。《手册》结合近几年绿城项目各部分施工节点,并将优秀做法进行整合,做到不同团队服务同一业主的同样标准,确保承接绿城项目的稳定性;通过这种方式培养了多个经验丰富的项目团队,为后续市场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2024年,在城建一公司营销中心组织召开的中标交底会上,除了宣布成立经理部和项目班子主要成员之外,也进行了《项目管理目标责任书》的签订,实现了项目运行的“三同步”。“我们既给项目团队提供平台,也希望他们为企业创造效益。通过投标前项目团队的参与,以及事前签订责任书,促成了企业与团队、团队与员工共荣共生的发展生态,实现了公司有效益,团队有收益。”郝雪说。
在用好人的同时,该公司持续规范和提高涉及项目建设的物资材料使用效率,建立起“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风险可控制、责任可追究”的管理体系;通过《月度动态成本表》,实现项目盘点标准化,并形成较为固定的项目运转成本,便于更加精准地对接业主需求,这成为提高项目投标中签率的重要手段之一。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