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展二期配套酒店竣工亮相                                           ■企业/供图

   在位于顺义区的北京国际展览中心新馆二期(以下简称:新国展二期)项目最北侧,一座五星级酒店通过竣工验收。作为新国展二期的收官之作,新国展二期配套酒店竣工标志着项目整体完工。

  对北京建工装饰集团新国展二期配套酒店项目经理王寅来说,虽然团队曾从事过崇礼冬奥酒店工程建设,但在这个超大酒店的内部装修过程中,还是克服了诸多困难。

   冬奥经验锁定三大关键点

  降噪,除味,防漏,王寅抛出了团队在装修过程中面临的三个关键问题。相比公建以办公为主不同,酒店客人需要更加安静的居住空间和舒适的休闲环境,这也是团队通过冬奥工程建设积累的经验。

  410间客房如何做到互不影响,墙体的隔音非常关键,团队使用了双层隔音墙体,不仅有中空结构阻隔声音,同时内部岩棉填充也让声音无法穿透房间。除墙体隔音之外,地面隔音也非常重要,相比常规采取砂浆垫层铺地,项目使用了石膏基自流平材料。王寅说:“这种材料如同流动的水,但其凝固和强度达标速度更快,同时其结构形式如同海绵一样,能够有效吸附楼层之间的声音,总体隔音效果更优,施工效率比传统做法快30%。”

  解决隔声问题后,防串味也成为团队的另一个关注点,团队将所有地漏、洗脸池、马桶都设计成反水弯,同时采用防火泥封堵管道穿墙区域,实现不串味、不反味。

  在防漏处理方面,项目借鉴冬奥会建设经验并进一步升级做法,卫生间钢架隔墙不再直接落地,而是先在底部建造一段条形混凝土基础,将隔墙结构置于基础之上再铺设钢板网、涂刷水泥砂浆和防水、铺装石材。王寅说:“卫生间开关门频繁,如果将防水做在贴地位置,反复开关容易造成对隔墙根部防水的拉拽,通过安装这条混凝土基础,解决了反复拉拽带来的防水撕裂风险,这一做法还获得了实用新型专利。”此外,添加界面剂、多次喷水养护、3次闭水试验等高标准做法的加持,确保了每个房间的品质始终如一。

   “生长”的大堂与“旋转”的楼梯

  走进装修一新的大堂,两侧近10米高的屏风以多变的曲线造型与凹凸有致的层次感,其纹饰宛如一片不断生长的竹林,与整个新国展二期的结构造型十分契合。

  多曲面屏风虽然凹凸有致,但如何实现它实属难题。团队借助BIM技术将屏风从二维变为三维,再精确计算屏风骨架的荷载,以此为依据对整扇屏风材料进行分块切割。团队选择可塑性极强的GRG材料进行定制化加工,所有材料凹凸尺寸通过BIM计算,可实现生产端的“零”误差,确保安装顺畅。

  相比曲面屏风,大堂一侧的旋转楼梯也是项目的技术难题。技术团队采用‌“BIM建模+三维激光扫描”‌组合的方式,将弧形楼梯与弧形装饰板进行多次模拟,得出了多种呈现效果后选定方案,王寅说:“这种方案能够最大限度实现弧形楼梯外侧与弧形楼板装饰面的顺滑过渡。最终确定的方案实现了精确到毫米的误差,让刚性材料展现出最美的柔性效果。”

   “透视眼”让装修实现近“零”误差

  410间客房酒店的规模放眼整个北京市也是为数不多的存在。如此巨大体量的建筑如何高效、快速、精准地完成装修,王寅和团队考虑了很多,其中,依靠经验和先进设备的加持,如同给项目安上了一双无处不在的透视眼,实现工程装修效果的近“零”误差。

  而红外线的三维激光扫描设备发挥了关键作用,它能够做到对房间精确到毫米的尺寸扫描。“我们对每一层都进行了复合,得出了结构误差与装修修整的精准数值,用高精度建模来确定材料加工尺寸,实现酒店客房的模块化施工。”王寅说。

  面对多达300种的面饰材料,项目团队建立了清晰的材料数据库,依据各区域功能需求和预算筛选适配材料,通过严格的小样测试和对比分析,确保材料性能、美观度、成本均严格符合要求,实现材料安装效果与设计要求完全一致。施工中,项目团队精心绘制近百张节点深化图,将石材与金属收口间隙控制在0.5毫米以内。

  大宴会厅可移动分割墙体的安装过程中,团队更是精确计算空中安装滑轨的马道尺寸,确保施工安全与轨道平直。在吊装近10米高的墙体单元板时,精确就位每一个滑轮,实现与轨道的最佳贴合效果,实现场地快速分割与展开,为酒店后期运营提供高品质的装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