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天津市消费者协会、河北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近期联合发布电商购物避坑指南,从电商平台选择、支付安全、售后维权等环节提出建议,助力消费者守护自身权益。

  三地消协组织提醒消费者,购物前要谨慎选择,避免通过不明链接、弹窗广告或私人社交账号进行交易,警惕“钓鱼网站”。同时,需要警惕“虚构原价”“虚假折扣”等套路,消费者可通过比价工具查询历史价格,避免被“伪优惠”误导。谨慎看待“网红推荐”“限量秒杀”等营销话术,避免冲动消费。

  购物中,消费者要警惕支付环节风险,优先使用平台官方支付工具,交易全程需在平台内完成,拒绝私下转账或扫码付款。切勿轻信“客服”电话退款、加微信交易等要求。仔细查看付款页面,避免不慎开通“免密支付”“分期付款”等付款方式,在开通其他付款方式时,请仔细阅读协议,避免隐藏费用。

  当遭遇消费纠纷时,消费者维权途径可依次选择与店铺协商解决、申请平台介入、投诉举报、司法诉讼。先通过平台客服发起投诉,要求商家履行退换货或赔偿义务;若协商未果,可申请交易平台介入处理;平台处理不佳可向平台属地消协组织投诉,也可以向有关监管部门投诉;如果涉及金额较大、情节严重,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另外,遭遇虚假宣传、假冒伪劣商品等严重侵权行为,可及时保留证据向市场监管部门举报。

  (市消协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