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河山峡段落坡岭水库综合治理现场 ■记者 史波涛/摄
自201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京津冀三地始终坚持“一盘棋”思想,持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力度,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与绿色发展深度融合。经过十一年深耕,京津冀区域生态屏障逐步构建,环境质量显著提升,绿色产业蓬勃发展,一幅“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的生态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十一年间,京津冀三地先后签署实施“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率先突破合作框架协议”“‘十四五’时期京津冀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合作框架协议”“京津冀‘无废城市’协同共建合作框架协议”等,成立京津冀生态协同专题工作组,实行组长轮值制度,发布三批次走深走实措施清单,协同推进重点任务落实。三地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走深走实,美丽宜居京津冀建设取得丰硕成果。
天空之蓝折射生态之绿,数据显示,2024年,京津冀三地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与2013年相比降幅均超六成,分别降至30.5微克/立方米、38.1微克/立方米、37.7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大幅增加、重污染天数大幅削减。
在水环境联保联治方面,碧水清流正在重现。三地强化重点流域协同保护,拓展跨界河流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积极推动潮白河、滦河、永定河等跨界河流综合治理。北京大运河京冀段全面实现旅游通航;永定河、潮白河等河道生态修复工程让干涸河道重现生机,形成“流动的绿廊”;天津市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达到72.6%;河北省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达到99.2%,为近年来最好水平。
在加快推动绿色低碳转型方面,三地共同制定实施《碳普惠项目减排量核算技术规范 低碳出行》,其是全国首个区域性低碳出行标准,为社会公众自愿参与碳减排提供标准依据。北京市累计发布37个先进低碳技术、低碳领跑者、气候友好型区域等优秀案例,树立低碳发展样板,进行示范推广。天津港建成“零碳”码头,并入选国家绿色低碳转型典型案例。河北省“钢渣原位固定烟气CO2生产负碳建材”项目入围世界钢协2024年度可持续发展卓越成就奖。
在协同共筑生态屏障方面,京冀联合编制《燕山—塞罕坝国家公园创建方案》,加快创建燕山—塞罕坝国家公园;联合成立工作专班,推动潮白河国家森林公园建设。在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北京市和天津市宁河区获评全球“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河北省南大港候鸟栖息地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
2025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提出11周年。进入新的“十年”,三地将深化京津冀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努力推进京津冀生态协同再上新台阶,共建美丽中国先行区,让生态协同之花在京畿大地绚丽绽放,结出累累硕果。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