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洋(左)正在指导同事焊接                                        ■记者 夏晖/摄

        在京投装备北京地铁车辆装备有限公司厂房,一摞摞灰色的转向架整齐地码放着,转向架上的零部件,如同从模具上脱模而成,看不出一点是人工焊接的痕迹,平整又顺滑。

        刘洋是京投装备北京地铁车辆装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京车公司”)转向架焊接车间焊接一班班长。在焊接岗位十余年中,他不断提高专业技能,攻克了地铁转向架焊接等诸多难题。2020年,刘洋获得北京市劳动模范称号。

         每天用掉25公斤焊丝

        2007年,刘洋从北京机械工业学院毕业,来到京车公司工作,成为一名普通焊工。为把焊道焊得结实可靠、美观耐看,刘洋专门到哈尔滨进行了焊接进修。当面对2毫米薄板焊接时,他发现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刘洋说:“那时候,我白天下料练习焊接,与四溅的火花相伴。晚上提升理论基础,查阅相关资料,学习钻研电焊工技术。”

        2009年,京车公司进行EN15085焊接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刘洋承担了转向架构架焊接工艺评定试件的焊接任务,包括工艺文件的读解、试件焊接、修磨等。经过长时间的实践与反复试验,刘洋最终完成了合格的焊接试件,获得认证机构开具的工艺评定报告,这为京车公司通过EN15085焊接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奠定了重要基础。在此过程中,刘洋的个人能力也得以提升。

        2010年,京车公司独立中标北京地铁房山线项目,此项目是京车公司中标的第一个百公里项目。该项目图纸要求横梁管对接焊道达到100%全熔透,焊道质量为轨道车辆焊道的最高等级CPB级。在生产初期,刘洋的工作开展并不顺利,一次合格率不足30%。车间安排刘洋进行技术攻关。经过多次试验反复调整焊接参数,合格率提高到95%。面对繁琐工序,刘洋眼中只有不变的执着。他说:“那个时候,每天我都要用掉25公斤的焊丝。”

         匠心传承不惧艰难

        2011年,刘洋晋升为班长,肩上的责任愈发沉重。刘洋翻阅了大量书籍,从中学习管理技巧。同时,他通过向领导请教管理方法,再结合自己的思路,逐渐将班组管理得井井有条。

        2019年,刘洋主动承担焊接技术攻关,使得市域快轨时速160公里构架一次焊接合格。2022年,刘洋完成了北京地铁2号线厂修、5号线厂修、10号线厂修和7号线架修、亦庄线架修等相关工作。特别是在构架包角焊修中,他积极与技术人员沟通,确定了构架焊接包角的修磨标准。

         中德焊接比赛勇得第一

        2015年,刘洋获得中德焊接对抗赛熔化极活性气体保护焊第一名。从车间的初赛选拔到京车公司的选拔,刘洋一路攻坚克难,最终以京车公司第一名的成绩参加市级比赛。

        近年来,刘洋不仅在加强自身能力上持续下功夫,还注重发挥传帮带作用,坚持做好青年技能业务指导工作。刘洋创新工作室自2020年5月成立以来,截至目前共申报39个项目。几年来,创新项目取得的成果,有效地提升了焊接质量,提高了生产效率。

        2020年,在京投装备第一届技能大赛中,刘洋作为京车公司焊接技术组导师,将自己多年经验分享给参赛选手,并手把手、面对面分析在实操比赛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问题及解决方式。在他的指导下,京车公司两名职工荣获焊工竞赛一等奖,刘洋也荣获优秀导师称号。在后续的技能大赛中,刘洋的角色转变为大赛裁判,他坚持公平公正原则,仔细评审认真把关,不断挖掘青年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