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控水务工作人员检测排水管网 ■记者 董一鸣/摄
在门头沟区,北控水务所属7座污水处理厂一直守护着区域水环境,涉及处理规模1.59万吨/天,服务人口约3.6万人。此次极端强降雨导致污水处理厂设备严重损毁,经过10天紧急抢修,6座污水处理厂已投入生产运营,减少了污水外溢、次生环境污染的隐患。此外,北控水务还承担了大台、王平和雁翅3个镇,53个村庄、社区的污水排水管网抢修工作,加速推进京西水环境恢复。
北控集团充分发挥集团统筹调度能力和专业水处理的技术优势,积极展开灾后自救,实现了复工复产和灾后恢复重建的有效结合。
排查抢修排水管网
污水排水管网是确保水体健康的“主静脉”。这几天,在门头沟的深山乡镇,北控水务门头沟项目公司负责人李云和团队正为尽早打通地下污水管网系统而忙碌着。截至8月18日,王平镇、雁翅镇、大台镇排水管网受灾情况已完成全面排查,共排查44个村、9个社区,排查管网约480公里。据李云介绍,受山洪影响,3个镇的排水管网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毁。“有的管线出现了泥石淤堵,有的管网被冲毁。目前管网检测工作已经结束。对具备施工条件的村庄,清淤维护和功能修复等抢修工作也已经开始。”
想要恢复受损管网很不容易。现场,工作人员正操作着清洗吸污车对污水管道进行全面的排查和清掏,及时清理管道内堵塞的泥沙石头。“出现泥沙拥堵的,需要先判断位置,然后进行冲洗、疏通,严重淤积的需要开挖,置换新的管道。恢复畅通的同时,还不能让泥沙石头流入下游厂站。”李云介绍。北控水务公司已累计投入200人次,车辆60台次,采用QV、CCTV等检测设备,推进管网恢复工作。
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上岗”
灾情发生后,北控水务团队徒步进山紧急抢修,恢复了6座污水处理厂的生产能力。
8月14日,一台BEAOA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从山东紧急运抵大台镇中心场站。这台形似集装箱的一体化设备如同一座微型污水处理站,处理能力达到50吨/日,及时有效地保障了周边污水净化工作。
据介绍,这台由北控水务自主研发的一体化设备插电即可投用,可以快速实现污水处理。它充分利用原水和污泥中碳源进行反硝化,对各类污染物的去除能力全面提升,同时不用加外碳源,可以实现低碳治污。使用过程中,没有臭气、噪声污染,同时得益于精准调控系统,能显著节约电耗、药耗。
杜绝污水外溢的同时,为了保障灾后水环境质量,北控水务对污水处理流程也做出调整,加强水质监管,保证污水处理安全达标。
“三道防线”守护用水安全
门头沟区的军庄安置点,是洪灾之后当地最大的安置点。在这里,村民生活井然有序,北控水务通过“三道防线”守护用水安全。
洪水之后,受灾群众和受灾区域通路、通电、通水、通信和生活保障成为首要任务。8月9日,在北控集团统筹协调下,北控水务紧急调配内部资源,组织技术支援团队,用60小时的时间打赢了一场“用水安全保卫战”,为门头沟临时安置点运输并安装了一体化水处理设备,设备每天供水量可达30吨。
安置点一角的泵房内,每隔数秒,二氧化氯发生器就发出“哒哒”的工作声,药剂此时正精准投加至水中,达到消毒净化的目的。经过“一道防线”的水将流入蓄水池,通过投加过硫酸氢钾,用“二道防线”进一步灭掉微生物菌群,让水质达到更高标准。考虑到暴雨之后地下水水质变化较大,供水最后还需过“三道防线”,经过一套陶瓷膜一体化供水设备深度净化处理,再次出来的水就达到了直接饮用的标准。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