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地下通道,杨志宽摘下雨衣的帽子,一串水珠顺着雨衣往下滑。他的脸上和头上挂满了水珠,裤子挽起来一截,裤脚也被雨水打湿了。地下通道里有不少避雨的游客,杨志宽一边巡视地下通道台阶、垃圾桶等区域,一边叮嘱通道保洁员要及时清扫台阶和便道上的雨水。
自降雨预警发布以来,北京环卫集团北京机扫公司天安门环境服务中心早早就开始了各项准备工作:清扫区域内排水口杂物,清理观礼台、地下通道排水口,雨衣、雨鞋、推水板等防汛物资也发放到位。“每个地下通道都要安排人专门盯守,雨水篦子上的垃圾要及时清理,要做好防护,注意自身安全。”降雨前,中心经理刘宇带领大家一项一项安排工作。在天安门从事环卫工作已经9年了,对每个积水点、每个易堵的地方,刘宇都了如指掌。每次防汛,他都会带着大家,一个点位一个点位安排工作。
降雨开始后,两辆山猫多功能作业车分别在国家博物馆周边步道和人民大会堂步道开展磨洗作业。“利用山猫多功能作业车的前滚刷对地面进行磨洗,地面上那些脏东西就都洗出来了”。在国家博物馆西侧步道,杨志宽观察磨洗效果,“咱们这是借助雨势,洗刷刷。”磨洗完成后,再安排水车,对磨洗出来的脏东西进行冲刷作业。利用降雨开展洗地作业,是“天安门作业模式”中“防汛作业模式”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天安门环境服务中心总结天安门地区环卫作业经验,形成了以“重大活动保障模式”为核心,以防汛作业、步道作业、广场作业等为主体的“1+N”天安门作业模式,并运用于天安门地区环卫作业实际中,让天安门地区实现“席地可坐”的效果。
雨时大时小,杨志宽的裤子已湿了大半截,雨鞋里也进了水,一走路就吱吱地响。他蹲下身子,用手抓起了雨水篦子口上堆积的树枝和落叶,雨水呼地一下子流了下去。下午六点半,杨志宽带着保洁员来到金水桥前。“一会就降旗了,大家动作快着点,把积水清理干净。”确保每天升降旗仪式地面保洁是环卫作业的重中之重,尤其是赶上下雨天,会在国旗护卫队行进之前,对升降旗路线进行拉网式清理。
晚上九点,杨志宽和接班的师傅进行交接。雨还在继续,环卫工人在漫天雨幕中继续坚守。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