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大兴支线工程13标段曲线顶管作业启动 ■记者 刘偶/摄
用8台千斤顶推着100多节混凝土管在地下走S型曲线,途中要避开干扰,还要控制误差。9月14日,北京市水利施工领域首个曲线顶管工程——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大兴支线工程13标段曲线顶管作业启动。施工方北京建工城乡集团金河水务公司项目主要负责人王梓任介绍,该标段不仅是大兴支线工程中最先进行顶管施工的标段,同时也是全线最长距离顶推作业段。
曲线顶进躲避危险源
大兴支线工程位于北京市大兴区及河北固安县,工程全长约46公里,该工程主要连通南干渠与河北廊涿干渠,使北京与河北的南水北调水互联互通。其中第13标段位于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北侧,紧邻大兴机场高速公路,顶管全长2千米左右,双线布置,共计1825节混凝土管,其中单顶最长为600米,曲线最小曲率半径为800米,顶管施工难度尤为突出。
施工图显示,13标段顶管施工需下穿大礼路16米,但该区域障碍物密集,地下管线错综复杂,施工中需同时避让大兴新机场地下综合管廊、通信光缆以及排水管线等,常规直线顶管技术根本无法作业。
经过多次技术分析会,项目部最终决定采用“泥水平衡曲线顶管”方案进行施工。曲线顶管施工是在顶管机内安装4组8个用于曲线转弯的千斤顶,然后操作人员通过调节左右千斤顶之间的行程差来实现管道拐弯。“如果顶管轴向左转,则将右侧两组千斤顶多顶一些,左侧两组少顶一些,顶头就会向左侧偏转。左右两侧千斤顶行程差的大小视曲线转弯半径大小而定,并根据轴线测量结果调整。由此可实现顶头任意转弯。”操作司机告诉记者。
据实际勘察测量报告显示,在顶进作业中,管线距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综合管廊基础净距仅10米左右、与通信光缆拉管距离不足1.5米,最小曲率半径仅800米,因此该工程对顶进操作人员的精确控制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顶进精准度优于国家标准
“为了能精确控制误差,我们这次采用了全新的测量技术。”王梓任说。相比常规直线顶管激光经纬仪量测法,曲线顶管需要在管道内加设全站仪,同时随着顶管的移动而不断变化,必须随时随地确定管节坐标,并进行纠偏。“在直线顶进时,一般测量人员需要100米一测,但我们在曲线顶进过程中,测量人员必须1米一测,而且必须进行多道复测,才能保证管线行进精度。”施工人员说。目前经过先期顶进,中线精度误差不足50毫米,精准度远优于国家规范标准。
除了对测量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外,在施工现场,管节顶进操作司机的压力也非常大。“我们实行24小时两班倒操作,在12小时操作范围内,我们不光眼睛要紧盯屏幕十几项技术参数,同时手中的操控杆也必须随时进行纠偏。”有着12年施工经验的顶进操作员刘长杰说, “我们基本每1厘米就要进行一个纠偏操作,同时还要时刻关注机头前方土方的压力,一旦土方压力减少,重达36吨机头就要往下栽头,这时候不但要调整液压千斤顶启动数量,同时还必须加快千斤顶顶进速度,确保行进精度。”
人工+智能实时监护
增设水位观察井监控地下水沉降、引入实时智能探头严防竖井位移、设置人工监测点紧盯地表沉降……项目部在运用常规安全监控举措的同时,又引进了多项先进监测技术,以确保顶进安全。王梓任说:“我们给所有施工区域都带上了‘心脏监护仪’,哪怕往井里扔块小石子,我们都能随时发现。”
据前期勘探测量显示,13标施工区地下水位为16米,而顶管作业深度为17米,因此在整个顶推过程中,顶管机全程是在水下进行作业,外加富水细砂地层本身就不具备任何自稳性,因此整体施工难度非常大。为了保证地表沉降小于20毫米,项目部在顶进纵向每隔20米、横向每隔5米,就在地面布置一个无线静力水准仪。一旦发生地表沉降,监控系统会自动进行报警及上传数据。此外,为了有效监控地下水位变化,项目部特别在每个始发井和接收井旁边设置水位计监测井,实时对水位高低进行测量,以实时调整顶进速度和泥水平衡压力。
目前,项目部正顺利进行顶进施工,预计明年4月即可实现单线全面贯通。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