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升级改造后的积水潭医院新龙泽院区                              ■记者 董一鸣/摄

        京新高速路东侧积水潭医院新龙泽院区内,手持各种单据的病人和身着白衣的医生护士往来穿梭……2021年12月29日,这座14万平方米的积水潭医院最大院区全面开诊。北京城建集团积水潭医院新龙泽院区改造工程项目经理陈永胜介绍:“我们团队只用45天时间便完成了医院内部改造升级工作。”

        “新院区建成解决了医院发展的诸多难题。我们这个院区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可提供约800张床位,目前单日接诊量突破2000人,同时地下停车位有600多个,可满足百姓停车需求。”积水潭医院新龙泽院区医务部主任鱼锋表示,作为疏解非首都功能和2021年回天行动计划投用的最大医疗机构,新院区为积水潭老院区疏导了大量病人,同时可以更好地服务整个区域内百姓诊疗需求。

        据悉,该院区最初是根据另一家医院的需求建设,内部诸多设计和功能与积水潭医院需求存在偏差,这也是项目团队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新业主、新需求。从2021年1月开始对工程涉及区域进行摸排,并根据院方改造要求拟定启动实施方案,到4月15日拿到最终图纸,王庆龙手中储存了80多版施工图,而到5月10日所有病房和门诊工程改造完成,核心攻坚周期仅有20多天,“算上我们前期介入施工改造的环节,一共是45天。”项目执行经理王庆龙说。

        打开电脑,项目生产经理李磊翻出了每个阶段的视频资料。整个1.8万平方米的改造区域,被分成了18个作业区。“我们的作业区分散在几乎所有楼层和区域,平均每个作业区仅1000平方米,这无疑对我们施工组织产生了极大困难。”李磊说。

        翻开加工订货名录,诸多订货产品周期已超过实际施工时间。“很多材料图纸不确定,无法进行加工,如果等着图纸定了再干活肯定来不及,我们只能想尽一切办法来解决这些难题。”王庆龙说。

        对承担了小汤山医院等医疗项目建设的城建集团来说,此时产业链优势凸显出来。城建集团建筑部领导班子统筹部署,从资金、供应商全力支持该项目建设,例如,为了保证按时交付,空调机组设计方案确定后,项目部通过内部调剂,将原本发往其他工程的同参数机组“截胡”到改造现场进行安装;建筑部、工程部和技术质量部协调各方专业团队和劳务人员,迅速集结展开平端施工作业,高峰期现场仅工人就近千人;由于施工现场需要交叉作业,容易造成改造成品损坏,项目部聘请了成品保护公司对改造现场和交互区域进行重点巡查,确保各类改造成品安然无恙。

        根据要求,项目还在紧张的施工时间内,优化调整了方案。例如,将原本砌块的二次结构,改换成效率更高的水泥条板,此举功效提高了30%;通过在室内增加暖风机进行风干作业,让室内装修硬化效果更加迅速,实现后续作业尽快介入;针对需要剔凿原本作为设备基础的混凝土结构,项目根据设备间要改为病房的需求,提前启动部分拆除工作,为后期改造赢得了时间等。

        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党委书记、主任潘苏彦表示:“北京积水潭医院新街口院区疏解和新龙泽院区开诊,是各级领导、相关单位部门、医院全体职工和周边居民共同努力创造的宝贵成果和珍贵经验。”这份经验中,城建集团建设者无疑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