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区域发展指数相关数据日前发布。结果显示,2020年京津冀区域发展指数为119.33,与2014年相比,年均提高3.22点。其中,绿色发展指数、创新发展指数、共享发展指数呈明显上升趋势。
为及时反映京津冀区域发展变化,切实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国家统计局、北京市统计局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产业与区域发展智库(原京津冀协同发展智库)于2016年联合开展了京津冀区域发展指数课题研究,在天津、河北统计部门积极配合下,构建了基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区域发展指数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指数测算,对区域发展情况进行监测评价。
评价指标体系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构建,此次指标体系调整在坚持遵循新发展理念的基础上,针对部分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进行了调整。调整后的指标体系包括5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和45个三级指标。
数据显示,在创新发展方面,京津冀区域创新发展指数增势强劲,2020年为131.87,与2014年相比,年均提高5.31点。伴随创新驱动战略实施,京津冀创新成果不断丰富,创新质量稳步提升。区域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从2014年的3.48%升高到2020年的3.99%,提高0.51个百分点;创新产出逐年增长,2020年区域每万常住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为37件,比2014年增长2.2倍;区域技术市场成交额由2014年的3584亿元增加至2020年的7987.8亿元,增长1.2倍。在创新效率方面,2020年每亿元研发经费产生的专利授权量为95.8件,比2014年增长61.8%。
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指数稳步上升,2020年为114.52,与2014年相比,年均提高2.42点。区域协调、城乡协调呈现积极变化。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城市群空间联系日益密切,2020年区域联系强度比2014年增长27%。在城乡协调发展方面,随着京津冀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推进,三地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均持续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京津冀区域绿色发展指数快速提升,2020年为140.81,与2014年相比,年均提高6.8点。节能减排、空气质量改善成效明显。区域能耗持续下降,2020年京津冀三地单位GDP能耗分别比2014年下降28.7%、25.0%和26.1%(按可比价格计算)。在空气质量方面,区域PM2.5年均浓度由2014年的93微克/立方米降至2020年的44微克/立方米,下降了51.0%;区域内13个城市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占全年的比重为72.4%,比2014年提升30个百分点。
协同发展以来,区域共享发展成果丰硕,京津冀区域共享发展指数呈较快上升趋势。2020年为133.78,与2014年相比,年均提高5.63点。基本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拉动作用明显。在基本公共服务共享方面,区域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教育、社会保障、就业和医疗卫生支出快速增加,2020年为2014年的1.8倍;京津冀三地人均教育、社会保障、就业和医疗卫生支出之比从2014年2.84∶2.40∶1缩小至2020年的2.49∶1.60∶1。在基础设施共建方面,区域高速公路里程密度由2014年的367.6公里/万平方千米提高至2020年的474.6公里/万平方千米,增长29.1%。在教育质量方面,2020年区域大专及以上学历人数占6岁及以上常住人口比重为21.5%,比2014年提升5.5个百分点。在社会保障方面,2020年区域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8065.2万人,比2014年增长16.9%。
受近年外部环境变化以及新冠疫情等因素影响,京津冀区域开放发展指数呈波动变化,2020年为75.69,比2014年降低24.31点。其中,对外经贸及旅游受影响较为明显。尤其在人员往来方面,2020年区域国内外游客人数比2014年下降3%。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