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市新闻办举行《北京市培育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新闻发布会。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戴颖介绍,市政府近期印发了《北京市培育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市政府常务会12月14日审议通过了《关于开展北京市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这是北京连续第5次集中出台的一批优化营商环境改革举措,称之为“1+1”5.0版改革,也就是“创新+活力=5.0版改革”,总共包括保护市场主体、维护公平竞争、知识产权保护、行政审批、投资建设、政务服务、监管执法、外资外贸等12个方面362项任务,将于明年底前全部完成,其中115项创新试点任务将于明年6月底前基本完成。
更大范围推动简化涉企审批
本次优化营商环境提出12个方面改革任务,计划明年年底前全部完成,力争在各领域实现新突破。本市将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让更多市场主体“准入即准营”。5.0版改革以告知承诺制为基础,在更大范围推动简化涉企审批,着力推进照后减证并证,进一步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
本市将大力推进投资建设领域审批改革,促进项目早落地、早投产。5.0版改革继续深化分级分类审批制度改革,以优化社会投资审批为重点,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推行承诺制和综合审批改革,特别是在破解“体外循环”上下功夫,进一步精简整合审批环节、再造审批流程,切实提高审批服务效能。深化“多规合一”“多测合一”“多验合一”改革,进一步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功能,实现各部门高效并联审批。深入推进社会投资综合审批改革,在“三城一区”和自贸区试点基础上,向全市推行“区域评估+标准地+承诺制+政府综合服务”改革模式,目前已有20个项目“拿地即开工”,最快不到2天即可取得项目立项批复、规划许可证和施工许可证。
此外,5.0版改革全面完善与高标准市场体系相适应的公平竞争制度,在清理隐性壁垒、反垄断执法、公共资源交易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推进公平竞争审查全覆盖,将市、区两级涉及市场主体经济活动的市场准入、产业发展、政府采购、招标投标等政策措施全部纳入公平竞争审查范围,做到应审尽审。
推动“一件事”集成服务
本市将大力推动集成服务,构建高效便捷政务服务体系。5.0版改革以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为导向,强化“整体政府”理念,深度整合系统和服务资源,全面加强业务协同,优化再造办事流程,着力推动“一件事”集成服务。围绕企业从准入到退出、个人从出生到身后2个“全生命周期”,推出企业开办、新生儿出生、义务教育入学等重点领域和高频事项集成服务,实现“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套材料、一窗受理、一网办理、一口发证”。着力解决不动产登记办理难、时间长问题,在东城、朝阳、石景山、门头沟、通州等区新建不动产登记大厅,新增50个以上登记窗口,推进企业百姓全业务类型不动产登记“一网通办”。在全国率先提供个人“购房资格绿码”服务,实现购房资格实时查询。
增加“跨省通办”服务事项
本市将全面强化科技赋能,构建一流数字营商环境。5.0版改革紧密结合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建设,以打造智慧政务、智慧监管、智慧口岸、智慧税务、智慧法院为重点,推动实现更高水平“全程网办”“全城通办”“一次办成”。大力推行“一照通办”“一证通办”,企业百姓持电子营业执照、身份证等即可办理经营许可、纳税、社保、医疗、民政、养老等高频政务服务事项。进一步优化企业开办“e窗通”平台功能,个体工商户可通过平台实现“一站式”服务。打破办事区域限制和信息孤岛,在商事登记、办税缴费、不动产登记等领域推进“全城通办”,逐步实现全部事项在全市任一政务服务站点均可办理;在各级政务服务中心均设立“跨省通办”窗口,增加异地就医登记备案和结算、社保卡申领、户口迁移等74个“跨省通办”政务服务事项。
本市将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加强全链条保护。5.0版改革围绕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全链条,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着力提高知识产权侵权成本,进一步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质量、运用效益、管理效能和服务水平。
同时,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动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进一步提升投资贸易管理国际化水平,建设“RCEP+”先行示范区,推动投资、人才、数据、金融等规则先行先试;成立“RCEP+”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RCEP贸易和投资服务。进一步促进外商投资,在首都之窗网站设立“涉外服务专区”,打造外商投资“一站式”服务;建立国际职业资格证书认可清单制度和外籍“高精尖缺”人才认定标准,加大外籍高端人才引进力度。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