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在乘船通过船闸时可欣赏浮雕壁画《潞河督运图》                   ■记者 张军/摄

        5月30日,北运河甘棠船闸开始正式带水调试,通过开合闸门,两艘测试用游船来来回回通过船闸,不断调整和设定各个设备的运行参数,大运河北京段全线通航又迈出坚实一步。

        调试前夕,甘棠船闸上游河道的挡水围堰被拆除清走,河水汩汩流动,进入船闸工程的输水廊道,船闸逐渐充水。“船闸带水调试,将对各项设备进行联动调试,测定各设备、混凝土结构、水力学等方面的技术性能,进一步调整和设定各设备运行参数,保证各设备在通水条件下正常运行。”北京建工城乡集团金河水务甘棠船闸项目经理宋国雨正在现场指挥调试工作。

        据了解,北运河甘棠、榆林庄段,多年前已经建成了拦河闸,不仅控制了河水流速,还汇聚出巨大的水面,景观十分壮观。然而,两座拦河闸的存在,让上下游形成了水位差,在自然通航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必须修建船闸调节水位差才能让北运河全线具备通航条件。

        “为了提高地基承载力,1万多平方米的基坑里打下了将近4000根碎石桩,按照设计方案,建成甘棠船闸将用掉约2.7万立方米混凝土和1500吨钢筋。”有着多年水务工程施工建设经验的宋国雨说,像甘棠闸这样体量的工程,正常情况下需要一年的工期,但为了尽快竣工通航,项目部经过反复论证,将工期缩短至8个月。工期缩短,必须克服冬天施工的困难,2020年的冬天遭遇极寒天气,如何在这样的天气条件下进行主体施工,项目部想了很多的办法,搭建暖棚,增加取暖设备,让棚内温度达到零上3、4摄氏度,保障工程质量。

        记者在现场看到,甘棠和榆林庄两座船闸都是单级双线船闸,即一座船闸可以克服一级水位差,每座船闸都有两条通道,一头一尾各设置有闸门。甘棠船闸两个闸室之间的结构形似帆船,三面风帆状的装饰物矗立在中岛顶部,远望过去,仿佛一艘巨轮正准备扬帆远航。

        随着带水调试工作的开展,工程已经进入了最后阶段。“经过5月30日到6月1日三天的带水调试之后,后期相关部件进行检修维护后就可以等待相关单位进行验收了。”宋国雨说。

        据了解,通航后,游船通过每一座船闸的时间大约为14分钟。以甘棠船闸为例,水位较高的上游,位于船闸北方。游船从上游向下游行驶,临近北闸门时,船闸闸室通过输水廊道注水,使闸室水位线与上游水位线一致。随后,打开北侧闸门,放游船进入闸室并关上北闸门,伴随着闸门关闭,闸室再次通过南侧疏水廊道排水,待水位线与下游水位线一致后,再打开南闸门,船舶平稳进入下游河道。

        “闸门的控制,将全部依靠液压启闭机控制,每一个闸门都有单独的控制设备。”宋国雨指着位于船闸一侧的白色平房说,未来所有闸门的开启和关闭都将通过中控设备自动控制。

        位于下游的榆林庄船闸和甘棠船闸外形相似,不同的是甘棠船闸在已有子河道建设,榆林庄船闸是完全在大运河一侧新开挖的河道中建设。“一共大约开挖土方约50万立方米,为了不影响两岸村民交通,还在船闸南首修建了一座桥。”北京建工城乡集团通成达水务榆林庄船闸项目经理于刚说。

        待北运河通州段40公里河道全线通航后,游客可以乘船品味“一枝塔影认通州”的历史传承,见证运河商务区的高楼林立,感受大运河森林公园的迷人生态,即便是游船在通过船闸的14分钟里。也能感受绵延千年的运河文化。“上闸首和下闸首,以及闸室内两侧立面上镶嵌了浮雕壁画,内容选自《潞河督运图》,展现了昔日大运河上船来船往繁忙的景象。”于刚说。

        据了解,《潞河督运图》绘制于清朝乾隆年间,画卷上再现运河河道上繁忙的漕运场景,以及河岸两侧错落有致的田园、农舍、店铺、寺庙等景致,是一幅难得的展现运河历史的风情画。“过去,我对大运河了解不太多,随着船闸工程建设的深入,我渐渐明白了我们所干事情的价值,能让前来游玩的游客在乘船中感受运河的文化底蕴。”宋国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