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从小小一枚钱币追溯历史的记忆;也可以从一件古衣窥见古代人民的生活情境;更能从精致容器承装的“土壤”里找寻宇宙奥秘……国家博物馆近期接连推出“中国古代钱币展”“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展”“月球样品001 号·见证中华飞天梦”等数个精彩展览,引公众观展热情高涨。

        “一直都非常爱好以小见大的文物展览,从一件瓷器、青铜器或者历史小物件去理解我们以前的历史,这次钱币展和服饰展满足了我的心愿。”冯先生是一名忠实的博物馆爱好者,工作闲暇时光经常和家人一起到博物馆看一看、逛一逛,此次国博开设的新展正好满足了他的心愿。

        每到休息日,国博观展公众总是络绎不绝。记者了解到,在国博南11 展厅,“中国古代钱币展”正在展出。中国古代钱币历史悠久,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的浸润下逐渐演进出系统完整、内容丰富、脉络清晰、内涵博大、个性鲜明的中国古代钱币文化,在世界钱币史上独树一帜,同时对周边国家及地区货币使用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反映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灿烂辉煌的重要代表性物证。本次展览从中国国家博物馆二十余万枚馆藏钱币中精选出一千八百余件珍品,辅以其他类别文物二百余件,分“序厅”“泉林漫步”与“圜宇方圆”三部分进行展示,系统呈现了中国古代钱币发展体系及其所承载和反映的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军事、艺术、科技等方面的丰富内涵。

        国博中北18 展厅,“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展”带你一窥古衣之美。本次展览内容丰富,展品中有数十件馆藏一级品,《陇西恭献王李贞像》《孝亲曹国长公主像》等5 件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明代岐阳王世家文物,均为首次展出。据了解,本次展览是中国国家博物馆首个服饰通史类展览,以孙机先生等国博学者数十年学术研究成果为依托,按历史时期分为“先秦服饰”“秦汉魏晋南北朝服饰”“隋唐五代服饰”“宋辽金西夏元服饰”“明代服饰”“清代服饰”六个部分,展出文物近130 件(套),类型涵盖玉石器、骨器、陶俑、服装、金银配饰和书画作品等,配以40 余件(套)辅助展品、约170 幅图片和多媒体设施,兼具普及性与学术性,系统展示中国古代服饰的衍变历程,深入阐释服饰所承载的社会文化内涵。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大量直接表现古代服饰形制的实物,本次展览还绘制了大量线图、制作了15 尊不同时代的服饰复原人像,力求完整呈现中国古代衣冠配饰的整体形象,充分展示中国古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灿烂成就。

        最近,“月球样品001 号·见证中华飞天梦”展览在国博开幕,吸引了大批参观者前来一睹月壤真容。这份对外展示的月球样品重为100 克,被装置于一个水晶容器里,内部造型由地球、中国地图、月球、月壤等组成。

        按照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专家的说法,月壤,就是覆盖在月球表面岩层外几米到十几米厚的松散的“土壤”,主要由岩石碎屑、矿物碎屑、玻璃质颗粒和粘合集块岩等物质组成,颗粒质地极其微细,但却十分锐利。

        此次展览以“月球样品001 号”为中心,展出探月工程相关科技实物40 余件,辅以大量图片资料、动态图片和视频资料,系统回顾中国探月工程取得的辉煌成就。“嫦娥五号”返回器和降落伞原件也一同在展览中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