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者正在进行雄安宣武医院基础施工                               ■记者 董一鸣/摄

        雄安新区启动区东侧的北京市支持河北雄安新区建设医院项目——宣武医院雄安院区现场,建筑的地下结构正在紧张施工,密如竹林的银色盘口脚手架在阳光的照射下反射着耀眼的光芒。而在项目控制室内,2023倍变焦的高清摄像头穿过脚手架将500米开外的工人是否系安全带都拍得一清二楚。对于北京建工五建公司项目经理赵育华而言,宣武医院雄安院区工程已经成为雄安新区智慧建设的示范项目,多项科技手段应用于此,未来雄安新区诸多项目也将借鉴该项目做法。

        走在施工现场,一些工人的安全帽上贴有二维码,赵育华说:“智慧建造的基础在人、机、料、法、环的智慧管理,其中人又是重要一环,我们将工地的所有焊工、塔司等特殊工种的信息编辑成二维码录入到项目的智慧建造系统,只要扫描二维码,这名工人的基本情况便一目了然。”

        每天早上,塔吊安装的智慧监控系统都会通过指挥平台给赵育华和相关管理人员发送一份关于塔吊前一天运转情况的报告,“机械智慧管理也是我们项目的特色之一,让机械自己会说话,帮助我们有效推动施工安全和质量管理。”赵育华说。

        此外,施工现场的材料也贴上了“智慧”标签。原本需要专人值守验收材料的工作,如今通过智慧物料泵实现材料过泵称重、种类标注、单据表格打印的全流程自动化,为材料智慧管理守好“进门关”。

        回到项目部办公区,一套智慧管理系统上,数字工地、劳务分析、环境监测、生产管理等施工全过程信息都可以通过系统查询。“比如说目前施工阶段哪些安全隐患占比大、涉及哪些工作面、责任人是谁等信息都可以通过系统生成,同时我们可以根据系统数据对相关施工环节的方案和人员物资进行提前调整和过程控制,确保每个环节的施工质量可控。这些数据不仅为该工程服务,还可以形成企业同类型项目施工生产的最优方案,实现在其他项目的复制,进而提高生产效率。”赵育华说。

        智慧建造的核心在于提高效率、降低能耗。该项目施工现场的路面使用了建工集团内部生产的大量可再生材料,有效替换了混凝土浇筑路面带来的成本增加和建筑垃圾产生的问题,实现绿色智慧建造。

        目前,宣武医院雄安院区正在进行基础施工,根据计划预计明年1月底基础施工全部完成,新院区一期将全部跃出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