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近日发布91项地方标准,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建设。其中,首次制定标准54项、修订标准37项。按照涉及领域分,资源节约与利用标准25项、城市管理与公共服务标准19项、农业标准13项、服务业标准7项、环保标准7项、工程建设标准7项、卫生标准3项、公共安全标准1项、信息化标准1项、工业标准1项、其他标准7项。

        支撑减量发展,发布节水标准20项,包括《用水定额》系列标准7项、《节水评价规范》系列标准6项、《工业废水回用工程运行管理规范》等标准7项,规范相关行业用水管理,提高全市用水效率。发布《二氧化碳排放核算和报告要求》系列标准7项,涉及电力生产业、水泥制造业、石油化工生产业、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服务业、道路运输业等行业,规范二氧化碳排放核算和报告范围、核算步骤与方法、数据质量管理、报告要求等内容,指导企业开展二氧化碳排放核算和报告,科学管理温室气体排放。支撑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实施,发布《公共建筑机动车停车配建指标》。根据建筑类别和用地类型,将公共建筑分为7大类、18小类,对医院、中小学校停车配建指标予以提高,缓解百姓就医、上学停车供需矛盾。对轨道站点周边公共建筑停车指标进行折减,引导小客车出行比例和强度,缓解交通拥堵。支撑国际交往中心建设,修订发布《公共场所中文标识英文译写规范》系列标准,涉及文化旅游、商业金融、体育等领域,规范本市公共场所中文标识英文翻译和书写的译写方法和要求。支撑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发布《美丽乡村绿化美化技术规程》,对村庄绿化美化设计、施工及养护技术要求等内容进行规范。

        支撑食品安全管理和质量提升,发布《食品生产企业质量提升指南》,规定食品、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质量提升的基本要素和技术要求,指导企业建立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主动提升食品安全风险管控能力。发布《餐饮服务单位餐饮服务场所布局设置规范》,规定餐饮服务单位餐饮服务场所总体要求、区域划分、食品处理区布局设置、就餐区布局设置、辅助区布局设置等要求,指导餐饮服务单位合理布局餐饮服务场所,提高加工制作食品的安全性。发布《餐饮服务单位餐饮用具使用管理规范》,规范餐饮服务单位在餐饮用具进货查验、使用、清洁消毒、贮存以及维护与处置环节的行为。发布《餐饮服务单位从业人员健康管理规范》,规范餐饮服务单位从业人员上岗前、在岗期间的人员健康以及人员卫生要求,加强餐饮从业人员健康管理,为消费者饮食安全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