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品中的华丽戏服历时长久依然色彩明晰可辨 ■记者 马丹丹/摄
突破传统,别出心裁……在一众热爱京剧的人们心中,被称为“马派”艺术创始人的马连良先生可谓是中国京剧里程碑式的代表人物。12月22日,由首都博物馆、北京马连良艺术研究会主办,北京京剧院、梅兰芳纪念馆、上海京剧院协办的“龙马精神海鹤姿——马连良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展”在首都博物馆与观众见面,百余组件与马连良先生相关的展品展出让不少票友惊喜而激动。
“先生的表演风格非常独特,可以说为京剧开创了一代新声。”一位展览观众告诉记者。中国京剧传承悠久,历经近二百年的发展衍变,成为中国传统艺术中的“国粹”。马连良先生是“马派”艺术创始人,更被列入京剧“前后四大须生”,给世人留下了许多经典剧目和宝贵文化遗产。
策展人张杰介绍,2021年是马连良先生诞辰120周年,展览以马连良先生的生平经历和舞台艺术为主线,通过一百余组件珍贵文献、京剧文物,以及图片、影像资料展现他的舞台生涯和“马派”艺术精华。“此次展览共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须生泰斗,主要讲述在历史背景下,马连良的人生轨迹。第二部分温如剧艺,通过马连良经典的代表剧目和精致的戏曲服饰,表现他在艺术上达到的巅峰成就。第三部分菊坛流芳,以马连良的交游和授艺为线索,展现他在海内外的影响力,以及艺术传承。”张杰说。
展览现场,不少观众围着难得一见的京剧艺术展品挪不开步子,比如各式各样的华丽戏服。“这是《秦香莲》王延龄、《龙凤呈祥》乔玄的服饰,《借东风》的诸葛亮服饰,《群英会》的诸葛亮服饰……”张杰告诉记者,有些戏服是马连良艺术创造力的生动写照。比如展厅中的一件缃色“太阳蟒”是“马派”剧装的代表之一,由马连良创制,在蟒袍的基础上,删减繁琐纹样,将十个团龙蟒简化为前后胸各一的团龙,突显出人物的沉稳、老练,“为的是不让服饰抢镜,让观众的焦点集中到人物身上。”
让人感觉新奇的是,即便时间过去许久,每件戏服依然色彩明晰可辨。张杰解惑说,戏服大多是丝织品,为防止掉色和保持挺括,不能用水清洗,演员需要在戏服里面穿上棉质吸汗小衫,行话称为“水衣子”;马连良演出时在“水衣子”外再套一件竹水衣,既透气又隔汗,这也成为戏服历久弥新的法宝。
此次展览旨在普及京剧知识,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使观众走近京剧,感受京剧艺术魅力。据悉,此次展览在首都博物馆地下一层M展厅展出,将持续至2021年5月23日结束。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