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园项目施工现场工作人员正在查看图纸 ■记者 董一鸣/摄
日前,位于西城区新街口地铁站旁的桃园A7A8学位保障项目(以下简称:桃园项目)内,各部门为竣工验收工作而忙碌着。对于北京建工集团桃园项目党支部书记、副经理赵建红而言,项目从开工到竣工仅历时8个月,成功建成一所可提供超1000个学位的现代化学校,赵建红坦言,项目建设各方组成的生产攻坚型党员先锋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多方组建党员先锋队
桃园项目位于西城区新街口地铁站旁,从地理位置看,是绝对的核心区工程。周边既有民居,也有公建,还有川流不息的地铁通行,而距离项目最近的既有建筑仅4米。在这里施工如同螺蛳壳里做道场,要协调解决的问题繁多且细碎。
赵建红记得,在2024年8月10日业主、设计、施工、监理联合召开的第一次专题会上,各方都认为要在8个月内完成建设任务,各司其职的同时,联创共建、协同推进成为必然选择。会后,一支由业主牵头,项目建设相关单位党员组成的“生产攻坚”党员先锋队成立了,成为党建联创共建的重要载体。
2024年8月22日,业主组织召开了第一次协调会。会上,业主单位特邀区内相关部门负责人参会,施工单位系统汇报了建设工作计划。各部门对相关工作进行现场协调和交流,特别是在材料物资运输、12345对接落实、居民沟通等方面明确了责任和权力。赵建红说:“在业主的大力协调下,相关部门负责人现场集中商讨,大家共同为项目建设建言献策,并能够落地到具体工作环节,内容非常实际,对后期建设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
会议结束后,“生产攻坚”党员先锋队的“朋友圈”也扩大到街道和社区。而通过对居民情况的分析,并做好重点居民的思想工作,保障了工程建设全程顺利推进。
攻关小组提升工序衔接效率
在协调组织到位的同时,“生产攻坚”党员先锋队中的设计和施工单位融合度成为决定工程建设效率和质量的关键。工程开工一周后,双方主要负责人利用联创共建的机制共同商讨施工方案。“我们双方在先锋队的基础上成立了联合攻关小组,大家一起共同商讨最适合项目建设的设计方案和实施路径,改变了以往设计院先出图,施工单位再提出优化方案的模式,让设计方案更加贴合工程实际,减少了双方沟通成本,提高了建设效率。”赵建红说。
比如在混凝土造型上,双方对特殊造型的现浇工艺进行优化,最终确定为特殊造型以预制替换现浇方式。同时,部分区域通过后期装修“凹”造型,解决了现浇特殊造型带来的施工周期长的问题。在基础处理时,针对项目周边地下情况复杂,双方进行研究分析,对常规混凝土护坡桩更改为尺寸更小,施工更安全的钢管桩,让原本桩径60公分变为15公分,解决了基坑支护的问题。
引入竞争机制攻坚克难保进度
施工中,“生产攻坚”党员先锋队还组织了专项劳动竞赛。赵建红说:“比如,我们在主体结构完成后对外装工作和内部二次结构砌筑上成立了多个分区小组,配备同样岗位的人员,形成内部协同竞争机制,确保工程建设能够更高效推进,提前完成建设任务。”
在施工中遇到突发情况时,“生产攻坚”党员先锋队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比如在项目地下有两条10千伏的电缆并未出现在原有图纸上,施工中面临改移问题,“生产攻坚”党员先锋队成员的业主单位与电力部门进行沟通协商,并依托住建委渠道对改移工作进行统筹,施工单位则通过专业优势分析了线缆区域上部并没有大型超重结构,便提出了对线网采取保护性施工,即在两条线缆上增加保护罩确保线缆使用安全,“如果进行线缆改移其涉及的审批周期和导改时间无疑会严重影响工程进度,通过先锋队的优势互补,确保了工程建设的顺利推进。”赵建红说。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