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双在工作中                                                         ■企业/供图

        “能够获得市政府技师特殊津贴,是一份沉甸甸的荣誉,我感觉特别自豪,这也是对我工作的肯定。”身为首农食品集团三元食品北京瀛海工业园牛奶检验的“安全卫士”,张双已在食品质量管理事业中深耕了28年。她凭借那份温柔而坚定的力量,守护着每一杯安全、营养、健康的牛奶。

        近年来,张双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称号,“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奖”等荣誉。2022年,她被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质量协会授予“中国质量工匠”称号。2024年,张双入选“享受市政府技师特殊津贴人员”名单。

         把好产品质量每一道关

        1996年,张双入职三元食品,先后在发酵奶车间、品控部等部门工作,积累了大量一线工作经验,为之后的质量管理和技术创新工作夯实了基础。2015年,张双担任三元食品检验室主任后,她不断推动着乳品检验的改革创新,引导技术骨干自主制定和优化检验方法,将产品质量控制逐步由事后把关转移到事先预防上来。从原料入厂到生产过程控制再到成品出厂,张双带领检验室团队把好各环节的每一道关。

        随着人们对产品质量要求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标准的更新速度在加快。张双密切关注国家及企业标准变化,随时掌握并运用新的检测标准和检测方法,提高检测能力。从方法整理到药品采购、前期实验、人员培训、项目推广、问题反馈、工作落实,她克服重重困难,确保各项工作按计划有序推进。

        同时,张双时刻关注前沿技术,帮助检验室引进多台新型精密仪器设备。她以身作则,引导技术骨干自主制定和优化检验方法、参与制定企业标准,并亲自制定标准样品的配制方法,采用不同的仪器和方法进行检测与校准,确保仪器的准确度和精确度,使仪器设备得到有效利用,推动工作不断向规范化、制度化方向发展,确保了产品质量稳步提升。

         自主研发检测方法见成效

        2017年,新国标要求,检测原料乳中有机氯农药残留的项目由8种增至19种。张双和团队成员经过半年反复摸索,研发出快速检测原料奶中有机氯农药残留的方法,并获得国家专利。这一方法,解决了日常检测中操作繁琐、耗时较长、检测数据精度难以控制等问题,在实验结果全部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前提下,检测时间由原来的两天最多处理8个样品,缩短至3个小时同时处理12个样品,为企业节省了大量检测成本。

        2018年,张双又带领技术骨干,针对国家标准对乳及乳制品铅、汞、砷、铬4种重金属的检测要求,研发出可同时测定4种重金属元素的前处理方法及上机检测程序参数。在保障数据精准度的情况下,原本需要4人同时进行的检测项目,精简到可由1人独立完成。

        自主研发乳及乳制品硫氰酸钠检测方法,引导技术骨干自主制定并优化检验方法、参与企业标准的制定……每当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果,张双的成就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同时,也更加肯定当初的选择。

         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

        办公室门一打开,就是检验室。张双常跑到现场,手把手指导青年职工操作,就连晃动检验容器的手法,也一遍遍地教。有的青年职工胆子小,练习时打碎了器材,就不敢再动手做,张双见了,又是安慰又是鼓励,生怕打击了他们的积极性。

        平日里,张双总琢磨着为职工们争取技能提升的机会,小到寻找练习试题和试剂耗材、组织技能考核,大到举办劳动和技能竞赛、组织校企合作学习培训、争取轮岗学习机会。截至目前,累计培养各级检验工64名,检验室已有10篇科技论文发表于各大核心期刊。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只 有大家都进步,才能提升整体的检测水平。”张双感叹,“我的进步离不开三元食品薪火相传的‘传帮带’精神,我要身体力行做好传承。”对于众多的青年员工来说,张双就是他们的良师益友。

        “在三元,食品安全是重中之重,在这种文化的影响下,追求精益求精成为常态,我们每个人都是这样去工作的。”张双表示。三元食品70年匠心坚守,旨在打造最受国人尊敬的乳品品牌。张双28年匠心坚守,初心不改、矢志不移,始终为三元食品发展贡献一线质检人的力量,用实际行动为三元产品保驾护航,守护着消费者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