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生态公司养护人员对杨柳飞絮进行高压水枪冲喷 ■记者 刘偶/摄
建立重点区域台账、实行分区防治举措、加大人员投入……随着北京杨柳飞絮高峰期临近,首发生态公司作为北京市高速路绿地、城市道路管养单位,提前一个月进行梳理排查、制定专项预案,确保今年杨柳飞絮防治工作顺利进行。
分析杨柳飞絮防控重点
“目前,我们已投入200余名一线作业人员,每天不间断对辖区内杨柳飞絮进行清理和防治。”首发生态公司养护事业部质量管理员刘超表示。首发生态公司总计管养面积2600余万平方米,涉及里程860公里,整个管养绿地内含有杨柳树约11000余株。
刘超告诉记者,根据市园林局通知,今年杨柳飞絮共分3个高峰期,第一次高发期出现在4月9日至15日,主要影响五环内城区,主要飞絮树种为毛白杨;第二次高发期为4月下旬至5月上旬,区域为城区和平原区,主要飞絮树种为欧美杨、青杨、垂柳及旱柳;第三次高发期为5月中旬,主要区域为山区,主要飞絮树种为部分欧美杨。“目前看,在第一阶段,除我们养护的五环路外,其余路段杨柳飞絮并不明显,但随着气温逐步提升,且第二次高峰期存在时间长、树种多等特点,下一阶段将是我们的防控重点。”刘超如是说。
由于杨柳絮对人体可能会引发皮肤、呼吸道过敏等问题,且会干扰行人车辆的视线,诱发交通事故,同时一旦成片的杨柳絮遇到火种,又极易燃烧,因此每到开春时节,杨柳飞絮防火防控工作,就成为首发生态公司重点工作项目。
划分重点区域精准防控
在人员密集区采取生物防治、在大面积绿化带采取物理降絮,翻开首发生态公司杨柳飞絮治理预案,今年的治理预案相比往年更加具体。刘超告诉记者,为做好今年杨柳飞絮防控工作,首发生态公司在3月份就对全辖区范围的杨柳进行了逐一梳理排查,划分出13个收费站、服务区重点点位、7条重点路段以及其他类点位,总计20余个重点区域,同时建立起重点区域治理台账。“我们针对每一个重点区域,实行一区一策,力争在做好防治的同时,对周边人员和环境影响降到最低。”
在人员密集区,如高速收费站、服务区等点位,首发生态公司在杨柳树进入花芽分化期前,就采取向雌株树干注射花芽分化抑制剂的方式,调控杨柳雌株花芽分化,使其侧芽不能分化为花芽,达到不产生飞絮的效果。而在高速公路绿化带等开阔区域,则采取在杨柳飞絮产生前,就对雌株进行高压水枪冲喷的方式,促使种子还未形成飞絮前掉落,并加以清理,减少飞絮量产生。同时,在飞絮高发期,首发生态公司同样使用高压水车、喷雾车等专业车辆对杨柳树树冠喷水,将飞絮喷湿落地,使其不能在空中扩散,达到控制飞絮的目的。并加大清扫和收集地面飞絮力度,防止飞絮复飞。
除此之外,养护事业部早在去年冬季就提前对杨柳飞絮进行了治理。刘超说:“为减少杨柳飞絮危害,从去年冬季,我们就开始对杨柳雌株进行整形修剪,在剪除干死枝和病虫枝的同时,科学整形,去除影响景观的过密枝、交叉枝、重叠枝以减少雌株单株飞絮量。”
组建17支应急防治队
相比往年,对于今年杨柳飞絮防治工作,首发生态公司还特别加强了与属地单位联合。刘超介绍,通过去年对美国白蛾的防治经验,对于在高速公路范围外的、大量地方绿地的杨柳树林,首发生态公司已与区园林局、有林单位建立联动、互相提醒、相互支援、共同防控。“由于我们辖区绿化带与地方绿化带仅一网之隔,但由于过去各自独立防治,时间不统一,因此效果有所减弱,从今年开始,我们通过联防联治,统一打药时间,使防控效果明显提升。”
此外,为确保杨柳飞絮防控成效,首发生态公司组建了17支应急防治队伍,重点针对杨柳絮高发区域开展飞絮防治的应急保障,应对可能发生的投诉、火情等应急事件,确保30分钟内到达现场,完成清理工作。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