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来,公司开始实施‘师带徒’结对培养新员工工作模式,力求通过老员工带动新员工快速成长。”首农食品集团北郊农场国建龙冠公司副总经理史良说,其实对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企业来说,师带徒不仅可以培养新员工,还有稳定员工情绪和增强员工归属感的功能。这一点在史良去年新带的徒弟任意那里得到了印证。“过去跟师父沟通交流单纯是汇报工作,现在因为有师徒关系在,增加了很多情感的东西,沟通交流更加顺畅,对公司产生了家的感觉。”任意说。
2017年,国建龙冠公司的前身——1978年建厂的北京南农水泥构件厂经过近40年发展,由于产品市场收窄、业务量大幅度下降,钢结构业务和传统圆孔板业务相继停产退出。“企业经营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通过转型解困成为当时厂里所有人的共识。”史良介绍,而此期间国务院、住建部、市住建委均发文,要求在2025年前,住宅装配率达到50%以上,装配式建筑已成为发展趋势。
“利用企业具备资质、厂房场地资源、技术队伍等优势,以退促进,紧紧抓住国家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契机,加快产业转型步伐的思路酝酿成熟,住宅产业化项目成为企业实现转型升级的突破点。”2018年史良从果林公司调到南农水泥构件厂,和企业一同开始“转型发展”。
“在果林公司的时候主要负责科研课题的申报和管理,转型后的国建龙冠公司同样需要大量申报材料的撰写,虽然都是撰写申报材料,但其实跨度很大,我也几乎是从零开始学起,研究装配式建筑。”史良说,任意等十几位年轻新员工基本都是2019年招进企业的。“我稍微多接触了两年装配式建筑,所以有了带新人的任务,但其实是共同学习。”史良谦虚地说。
为了加强装配式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提升装配式建筑构件生产的质量,市住建委每年要对装配式建筑公司进行几次的质量评估,今年起一年要评估4次。史良和任意的交集从质量评估开始,负责此项工作的史良需要大量各个生产环节的数据和文字材料,任意作为资料员,自然要时常向史良汇报工作。
“专家评估之前,我们内部要先进行检查。我挑毛病的时候居多,会让任意他们反复修改,确保所有材料都没有任何问题。”史良说,通过公司内部的反复审查,发现问题倒逼生产的不断完善,保障构件的品质。
任意拿出一张清单,指着罗列了十几项的内容说:“每次评估前,我们都要完善这些内容,确保不出纰漏,师父不断地指导也能让我们的工作更加地细致,更加地完善,对我们的成长和提升有很大的帮助。”
“这个行业很新,在市场上很难招聘到有经验的员工,所以招进企业的员工,企业会很用心地培养。”史良说,公司设立“师带徒”不仅要培养新员工,还要通过情感留人,让员工有归属感,通过对他们进行职业发展规划和指导,促其产生学习的动力,在企业里树立长远发展的信念。
“公司确定师带徒的形式之后,我对徒弟的责任心会更强一些,会想着要更多地培养她,关注她的成长。”结成师徒关系后,史良的内心也有很大的变化。
2018年6月,国建龙冠公司生产的结构类型混凝土构件通过部品企业发展规划专家评审会评审,被列入《北京市产业化住宅部品认证产品目录》。为确保产品质量,该公司进行数字化转型,引入ERP信息管理系统,从原材料进场、加工、生产、养护到存放、运输,全程实现信息化管理。从生产叠合板起步,在阳台板、楼梯等生产成熟基础上,持续创新工艺,实现产品多元化。2019年,该公司攻克装配式部品中高技术含量三明治外墙板生产技术瓶颈,部品生产迈上新的台阶。2020年,该公司申报科技项目装配式预制钢筋混凝土路面新技术研究荣获集团科技成果二等奖。2021年,该公司科技项目《新型墙体材料——装配式预制墙体技术研究》荣获集团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企业转型升级,师徒也在不断迭代,正因为有一群像史良和任意这样为企业不断奉献和付出的员工,企业才能够持续快速发展。“目前公司的产品主要是用在民建上,从去年开始给公建做装配式的构件,在这个过程中,以‘史良创新工作室’为科技创新平台,通过全体技术人员的技术创新和攻关,也会有更多科技研发项目成果诞生。”史良胸有成竹地说。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