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区苏家坨协同创新园项目施工现场 ■记者 董一鸣/摄
用数字化模板加工设备制造的模板浇筑出平整顺滑的混凝土墙面;4个“栋号长”实现工程建设与复合型人才培养双轮驱动;工人在项目现场第一次有了“甲方”的感觉……在北京建工建筑工程总承包部施工的海淀区苏家坨协同创新园项目现场,诸多创新思维不仅贯穿施工全过程,更是融入到每一名建设者的头脑中。
“栋号长”搭建人才培养通道
苏家坨协同创新园项目位于海淀区北清路以北,距离地铁16号线温阳路站约1.5公里,将中国传统院落与自然山水相融合,建筑形态呈现层峦叠嶂的山峰曲线,塑造出一座绿色立体花园。该项目建成后将打造为以科学研究与试验、科技信息服务为核心,集独角兽总部、国家工程实验室、科技信息中心、生命健康中心、科创办公、休闲商业等产业功能于一体的创新型智慧园区。
“由我们负责建设的是该项目北区工程,包含4个单体建筑。建筑之间通过连廊进行联通,还包含下沉庭院设计,可以说建设的复杂程度还是很高的。”项目负责人宋涛说。
“我们项目班子结合现场情况,采取了‘栋号长’负责制的施工组织管理方式,取得了较好效果。”项目生产经理张玉让说。“栋号长”制度采取由项目经理、项目书记、项目生产经理、项目技术负责人4名项目班子成员各领一栋楼作为总负责人,同时2名质量员、2名施工员分别作为栋号长负责具体实施的组织方式。这种方式主动加密了栋号长与劳务单位、系统部室的沟通联络。
借助“栋号长”制度,该项目部衍生出了更多创新工作方式。常规的验收方式由各业务口分批进行,一件事需要多个部门多次检查。采取新模式后,4名栋号长针对重要部位可以协同相关部室进行过程指导、组团验收,提高了施工质量和效率。一时间,施工现场每天小变化,每周大变样,实现了7天1层(标准层)的新速度。
宋涛说:“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在4个栋号形成比学赶帮超的氛围,保证工程进度,同时还可以在实践中培养有潜力、有想法、有干劲的员工独挑大梁,为项目今后的有序裂变打下基础。”该项目部践行“建楼育人”宗旨,注重加强对自有员工的培养,采取每天一个小知识点、每周列一份“错题单”、每月开一堂公开课、每季度搞一次知识内测的“四个一”培训模式,营造项目全员持续学习的浓厚氛围。
数字技术加持项目施工
“依托数字技术加持工程建设,我们解决了以往施工中很难处理的问题,而数字模板加工机就是数字技术应用的其中之一。”项目技术负责人王虹博说。这台设备采取数字化运行,工人只需要预先输入设定好的模板尺寸参数,设备会自动按照要求加工好一块块定制模板。数字技术切割出的模板精度可以达到仅1毫米左右的误差,对建筑后期的质量精度控制是人工无法做到的。同时这套设备加工中只需要2名工人进行辅助配合并将模板应用到建造环节,相比需要10名工人的传统做法更加节省人力,且施工周期也从3天缩短到1天。
除了应用新设备,该项目部还充分发挥BIM技术在工程建造全领域的数字赋能效果。建筑工程根据功能不同会在地下结构设计不同的降板工艺,该项目降板数量达到600多个,同时标高达到30多种。“所谓‘大坑套小坑,坑坑相连通’就是形容我们这个工程,要解决这个问题单纯依靠施工经验很难高效完成。”王虹博说。为此该项目部通过BIM技术从降板位置到标高进行数字模拟并形成了多段的图纸,工人拿着图纸进行施工,管理人员对照图纸进行验收,提高了施工效率和建造质量。
此外,BIM技术还应用到建筑复杂外形的外脚手架搭设,实现一次成活,预计可降低约10%的人工成本;内部脚手架施工中,针对建筑内部立柱分布不规律、斜梁过多等问题依靠BIM技术计算了脚手架的搭设位置,工人按照图纸安装即可。
让工人有了“甲方”感觉
“书记,我觉得项目个别物品价格有点偏高,您帮着给看看呗。”这段留言来自该项目一名劳务人员,而他留言的对象是项目党支部书记杜俊杰。“我们项目坚持管理人员与劳务人员的协作共荣,项目的大门永远向有合理诉求的劳务人员敞开,帮助他们解决住宿、用餐、工资等问题,让他们能够放心工作。对于工人反映的物品价格高问题,我们立刻组织对周边市场进行调研对比,最后将价格下调并告知了这名劳务人员。”杜俊杰说。
在这个项目部,工人不仅可以随时与书记直接对话,还在此基础上享受到了“甲方”的“待遇”。项目党支部依托物业服务党员责任区这个载体,启动了生活区物业管理模式试点探索,在每间宿舍门张贴“您来提”“码上办”两个二维码,开通线上发声渠道,每周组织工友代表参加的物业管理服务线下交流,实施“一卡通”服务,规范入住、洗漱、就餐、消费等生活方式,开展夏送清凉冬送暖、免费理发、健康体检活动以及定期发放防疫物品和应急药品,抢工期间为工人们加送“能量餐”,最大程度让工人们吃得舒心,干得有劲。
此外,物业服务的优劣由工人们进行投票,并将其作为物业管理评价的重要指标。“这个项目让我们第一次有了‘甲方’的感觉,许多事情都在为我们考虑,我们干起活来更有劲头了。”项目一名劳务人员说。该项目把工人的“心上事”作为项目的“上心事”对待,靠前服务、收集问题、稳妥解决。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