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农商银行智能机器人“员工”上线                                    ■企业/供图

        北京农商银行坚持“科技兴行”战略,将推进数字化转型作为新的五年发展战略规划重点,制定了信息科技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和专项数据战略方案,明确了“建设生态圈银行、重塑主营业务流程、提升IT能力与数据分析能力”三大数字化转型目标,着力推动业务、渠道、营销、管理、运营、风控等数字化重塑,实现经营管理向场景融合、体验驱动、反应敏捷的模式转型。

        在组织架构上,以总行“一部两中心”科技管理组织架构、“两地三中心”信息系统运维格局为依托,建立业务科技数据联合的数字化转型敏捷工作组织和工作机制,成立总行一级数据管理部门,全面加强数据治理和数字化转型工作。同时,高度重视引才聚智,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持续加大科技人才引进力度,强化科技业务数据人才双向流动,注重数据应用、业务基础复合技能培育,打造过硬数字化建设团队。

        北京农商银行聚焦更优质客户体验、更快速产品创新、更精准客户营销、更高效业务运营、更准确数据分析、更科学风险管控,投产上线新一代核心银行系统,形成了“一个中心、三个工厂、十个统一”的业务架构,重构核算体系、柜面体系、运营体系应用架构,统一规范数据标准,推动业务数据标准化,科技实力和数字化转型基础得到跨越式提升。借助新核心银行系统上线,实现了整体架构层面数据的规范化保障,由过去海量历史数据的集中存储、管理和响应,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并存模式,转变为集主动数据管理、经营数据分析、敏捷数据服务等为一体的数据体系,强化了数据对经营效率提升、管理成本下降、客户精准营销、产品服务创新、风险有效管控的增益作用。

        北京农商银行坚持线上线下一体化发展,打造全天候立体化服务网络。一方面开展移动银行建设,打造线上金融服务中心,依托网上银行、直销银行、手机银行、微信银行、快捷支付五大核心平台,搭建了乡村游、社区服务、民政、教育等诸多业务场景,加强智能化技术多领域应用,在手机银行、自助设备中引入指纹、人脸等生物识别认证技术,进一步提升客户体验,简化业务流程,强化风控能力,助力客户足不出户完成业务办理。另一方面积极布局轻型金融服务网络,实施网点智能化改造,创新乡村便利店、金融便利店、社区便利店等轻型服务渠道,打造智慧远程银行中心,全力推动金融服务便捷化、均等化。截至2021年末,全行电子渠道替代率96.51%,网络金融客户总量637.4万户,布设各类智能设备6454台。

        北京农商银行依托数字技术扩大普惠金融服务覆盖面和渗透率,积极解决小微、“三农”领域客户数量多、体量小、差异大、传统融资服务难触达等问题。为小微客户开发线上融资、线上记账、线上贴现等产品体系,成为北京市首家提供“农银直连”系统对接服务的银行,实现新注册企业从办理营业执照到开立银行账户的全流程“一站式”金融服务。2021年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增长80.09%、户数增长75.33%。积极对接“新农信贷直通车”平台,深化“北京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评价系统”应用,提升涉农金融服务的广度、深度和精准度。同时,以养老金融服务驿站为核心,打造社区养老商圈,搭建起覆盖金融服务、交通出行、日间照料、生活采购、养生医疗等领域的养老金融生态体系,为全市超500万老年人提供“生活+消费+理财+政补”一体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