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员正在制榫凿眼                                             ■记者 贾玎玎/摄

        原材料库探秘,划线开料、制榫凿眼、水磨烫蜡、刮磨组装……8月28日,龙顺成国家级非遗传承基地淘宝游活动举办。

        龙顺成国家级非遗传承基地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建材城中路27号,占地面积2万余平方米,技术工匠100余人,包括龙顺成非遗历史展厅,现代智造工区,传统制作工区,非遗大师工作室等特色板块,涵盖传统京作非遗技艺全部工序。在这里,可以近距离观摩红木家具制作全过程,感受传承百年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京作硬木家具制作技艺,并可参与互动体验,探究中华传统榫卯的神奇,也可近距离与大师交流,品鉴价值百万的红木重器。

        好家具离不开好木材。这里的原材料库储存着大量木材,据工作人员介绍,每一种木材都有其独特之处,且在保存、使用等方面有诸多需要注意的地方。当然,选材仅仅是第一步。从清代宫廷造办处制造皇家御用品的机构之一,到如今为百姓生活服务的百年非遗老字号企业,龙顺成有着太多可以分享的故事。这些便是其非遗历史展厅呈现的重点。在这里,可以看到龙顺成的老牌匾、大师传承谱系、企业荣誉、木工工具、京作硬木家具制作工艺的起源等实物和资料,是全面了解龙顺成发展历史及传统工艺演变的窗口。

        京作硬木家具多使用红木,作为京作硬木家具制作技艺的传承单位,龙顺成在坚守传统工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化生产设备进行发展创新,对红木的加工制作工艺进行了提炼,概括为制材、机加工、木工、雕刻、油工、组装、检验、入库八大工序几十个步骤,并对代表性的传统榫卯结构、手工雕刻和水磨烫蜡等核心技艺坚持古法传承。

        每一道工序都是匠心与智慧的体现,如榫卯结构不用一根铁钉,却让家具非常牢固;一朵牡丹雕花需要一个人花费两天时间完成;烫蜡工艺讲究干磨硬亮,经过数十遍打磨之后的家具表面更容易形成独特的“包浆亮”光泽……而这也正是非遗老字号能够传承百年的原因所在。基地在传播明清传统古典及京作家具文化的同时,也将百年非遗老字号对品质的极致追求展现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