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庆冬奥村雪景 ■企业/供图
延庆小海陀山,站在高处俯瞰,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形似雪飞燕振翅欲飞,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宛若巨龙静卧,冬奥村千年古村落展焕新颜,“两馆一村”栖息于山林之间,如同一幅水墨画卷,让北京2022年冬奥会尽展东方之美。
这背后浓缩着北控集团上下一心的艰辛磨砺,从前期建设、赛期保障到后期奥运遗产再利用,北控集团全程护航,用四年时光书写了冬奥篇章,迎得赞誉无数。
勇担重任承建难度最大赛区
时间拨回到四年前。当时,延庆赛区还是一片荒莽的密林深谷,一切从零开始。随着一声冬奥工程建设“开工令”,北控集团进入冬奥时间,数千名北控建设者以首善标准和昂扬斗志投入到延庆赛区建设工作。
延庆赛区拥有冬奥会历史上最难设计的赛道、最为复杂的场馆,挑战巨大。如何将蓝图变为现实?过程中既需要勇气,也需要智慧。
在国家高山滑雪中心项目建设中,项目团队借助BIM技术和无人机3D测绘扫描技术,在电脑里里模拟出一整座小海陀山,比传统方式提高了数十倍工效。有了山区全貌,这里建设了国内第一条符合奥运标准的高山滑雪赛道,也是目前世界上难度最大的高山滑雪赛道之一。
国家雪车雪橇中心项目建设团队攻克相关技术难题,走出一条自主创新之路:研发全新的混凝土材料,采用毫米级双曲面混凝土喷射及精加工成型技术,1.9公里赛道一次性喷射浇筑成型,成为国内首条雪车雪橇赛道,也弥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的空白。
建设中,生态修复工程同步进行,赋予冬奥绿色、生态的底色。数百余万平方米的表土进行“全手工”回收,原生树木被妥善保留,古村落遗址化身人文景观,周边自然环境得以最大程度保护。
四年时间,北控集团将延庆赛区从宏伟蓝图变成现实,赛区建设创造了无生产安全事故、无环境污染事故、无新冠疫情的山区建设项目奇迹。
日夜坚守高质量完成保障任务
冬奥会开幕以后,数千名北控人分布在不同领域,日夜坚守在服务保障的第一线。
2018年,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山地运行团队从零开始组建,负责造雪、压雪、安全防护、索道运输与山地救援五大系统,其中包含我国首支也是唯一一支高山滑雪山地救援队。他们也成为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运行保障的坚实力量。
冬奥会期间,延庆温度低至零下20摄氏度,并迎来大雪光顾。他们每天5点起床出发前往值守点位,严格落实设施巡视巡查、运行布置、清废等各项工作,克服重重困难,圆满完成国家高山滑雪中心正式比赛17场,官方训练8场。
雪车雪橇保障团队挑战高寒高强度每天17至18小时的工作节奏,全力以赴做好修冰制冰、塔台控制、设备设施管理、赛道安全巡检、环境清洁、废弃物管理、扫雪除冰、颁奖、物资管理、疫情防控监督检查等多项工作,圆满完成雪车、雪橇、钢架雪车等三大类10项比赛保障,完成预训练和官方训练保障37场次。
冬奥村保障团队承担了比赛期间的后勤保障工作,为每一位入住宾客提供安全、温暖而美好的住宿体验。
历经了APEC、“一带一路”峰会后,本届冬奥会期间,北控雁栖湖酒店群再次迎来贵宾,17个代表团近280名贵宾在此下榻。服务保障团队精心准备的“逛大集”活动以及“雁栖湖展销会”等活动让国外贵宾在闭环中依旧感受到有温度的中国服务。
赛场的背后,北控集团旗下企业也以各自专业领域在服务保障工作中拼搏坚守,默默守护。冰雪天气,北控城市环境服务集团负责冬奥会延庆赛区清废及除雪铲冰工作,服务面积超37万平方米;北京燃气集团安排保障人员1300余名,每日管网巡视6000余公里,日夜守护城市供气动脉;北燃实业集团是开幕式大雪花的幕后功臣,26名职工近3个月的奋斗确保火炬台一次点火成功……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已圆满落幕,如何实现冬奥遗产可持续利用成为北控集团下一步的重要课题。近日,延庆奥林匹克园区的开业筹备工作已进入冲刺阶段,园区运营方案、冬奥遗产利用计划、赛后改造规划、园区及各场馆开业计划都在紧锣密鼓地推进,“最美冬奥城”的亮相指日可待。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