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上午,在即将迎来中越建交72周年之际,中国中铁六局以EPC总承包模式实施的越南河内轻轨吉灵-河东线落成仪式在项目始发站吉灵站举行,这是越南开通运营的首条城市轻轨,也是继中国“一带一路”倡议重点项目中老铁路开通运营后的又一重大成果。随着该轻轨开通,“摩托车王国”迈入绿色出行新时代。

        越南河内轻轨吉灵-河东线项目全线长约13公里,抗震等级8级,共设12座高架车站(包括吉灵站和尚亭站两个换乘站)和1座车辆段(占地约26.2公顷),是越南河内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中唯一一条交通主干线。项目于2011年10月10日开工建设,2021年11月6日完成移交,移交至今共对开机车13000余趟,日平均载客15000余人次,安全运载旅客达100万余人次。车辆设计最高时速80公里/小时,平均运营时速35公里/小时,最大运输能力28500乘客/小时/方向,实现了城市20分钟便捷生活圈。

        中国技术“走出去”

        越南河内轻轨项目是中铁六局EPC总承包项目,也是一次中国标准、中国技术、中国装备全产业链“走出去”的大胆尝试。

        越南城市交通繁忙、道路狭窄,房屋属于永久产权,拆迁困难,一开始项目推进并不顺利。技术人员几经优化设计方案,大胆提出高架独柱车站建筑设计方案,采取“建桥合一”的结构形式。这种结构突破了“列车动载由桥涵结构承受”的传统形式,形成了完全用建筑构件取代桥梁构件来直接承受列车动荷载作用的纯框架结构,从而实现了“建筑上面跑列车”。

        多个先进的中国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该项目建设,从而成功攻克了三环路深基坑施工、轮胎式汽车吊架梁、大悬臂独柱墩盖梁施工等难点。

        轻轨项目的实施,也带动了中国装备“走出去”。轻轨项目建设涉及桥梁、铁路、接触轨、通信、信号、供电、AFC、电扶梯等十几个专业,所需设备90%来源于中国。项目严控设备采购关,与最具实力的厂商进行合作,高品质设备赢得了越南业主一致认可。

        如今,高架独柱车站建筑已成为越南河内的新地标,箱梁架设开创了越南架梁施工的里程碑,城市轻轨短轨枕式整体道床施工等多项科技成果在项目施工中遍地开花,通信、信号、供电、机车设备、AFC五大领先设备系统技术扎根越南。

        造福当地百姓的民生工程

        “我和河内大学的同学来坐轻轨了,车速很快,沿途风景非常美,车站的设计也很富有民族特色,太赞了!”越南河内轻轨还在试运行期间,许多民众便争相前来试乘体验,拍照分享在社交媒体上,不少情侣还选择在轻轨上拍摄婚纱照。越南河内轻轨的建成,让这个以“摩托车王国”闻名的国家,迈入了绿色出行新时代,成为造福当地百姓的民生工程。

        轻轨给当地带来的远不只出行方式的改变。项目秉承“管理国际化、用工本土化”原则,开办中越“职工业校”,聘用越南籍翻译、工程师等属地化管理技术人员300余人,累计培训各类技术员6000余人次,项目人员本土化比例高达78%,培养了一大批越南籍高技能人才。项目还对当地的人、机、材等各类资源进行整合,大到项目管理模式,小到机械配置,为企业减轻了各方面的资源压力。

        越南籍职工杜德忠紧紧握住项目部职工的手,连声向帮助过他孩子的同事们道谢。不久前,杜德忠的孩子突患急性登革热,得知情况后,项目部迅速号召全体职工捐款7000多万越南盾;面对新冠肺炎疫情,项目部主动担当起建设大型隔离点重任,从中国调运防疫物资30000余件;当地雨季遭受台风暴雨灾害,项目部第一时间组织各方力量参与抗洪救灾工作,为当地民众送去救援物资,帮助他们重建家园……这一串串数字,是中越伟大友谊的有力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