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随想 时光似流水,逝者如斯夫,转眼又是除夕。辞暮尔尔,烟火年年。在这特别的节日里,让我们举杯庆贺,一杯敬过往,一杯敬未来。蓦然回首,春天,我们播撒希望之种;夏日,我们挥洒辛勤的汗水;秋天,我们收获丰收的硕果;冬日,我们一起反思、沉淀,一起分享快乐与喜悦。伴随公交保修一起走过峰会保障,跨过夏防冬防,最深的感受就是日子依然滚烫,人间始终值得。岁月教会了我们,面对顺境,学会淡然接受;面对逆境,学会勇敢坚强;面对误解,学会自我释怀;面对挑战,学会微笑接纳;面对痛苦,学会排解释放。 艺苑 2024年02月23日 0 点赞 0 评论 64 浏览
冬趣 冬,诗人挥毫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冬,文人笔下的“冷风如刀,万里飞雪”;冬,伟人眼里的“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人们印象中的冬往往都是冰天雪地、寒风刺骨的,窝在家中、守着火炉也许是最佳选择,但是它也蕴藏着独有的乐趣等待人们发现。说起冬天,当然离不开一个字“雪”。每当雪花飘落之际,就迎来了冬天最美的时刻。雪花飘落在房顶上,好像给房子戴上了一顶鼓鼓的雪白色的帽子;雪花飘落在树枝上,好像给树枝披上了一层厚厚的雪白色大衣;雪花飘落在山坡上,好像给山坡围上了一条长长的雪白色纱巾 艺苑 2024年02月23日 0 点赞 0 评论 111 浏览
舌尖上的年俗 农村过年,除了扫尘、祭灶、贴春联、穿新衣等风俗,还有一些风俗是与吃食有关的,比如“蒸供儿”“炸面食”……“蒸供儿”是我们老家的年俗,有些地方叫做“蒸馒头”“蒸年馍”,其实就是蒸一些馒头、包子、花卷作为年三十的贡品以及用于招待拜年的客人。早些年,平日里吃不上白面馒头,只有到了年根底下才能把积攒下来的白面蒸成馒头做贡品,因此“蒸供儿”也成了老家过年神圣和让人期盼的事情。“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蒸供儿”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家家户户都提前一天发好四五盆白面来“蒸供儿” 艺苑 2024年02月23日 0 点赞 0 评论 73 浏览
我有一支香樟木衣架 获赠一盒衣架,回家打开看看:一层层用软纸隔着,4层16支木衣架。最大一支,黄色,衣架“人”字结合部是两块木头卯榫咬合,缝隙极严密,不仔细看不出来。一块木头的木纹是鱼鳞、梯田状,另一块是长线层叠状,下面一横撑。“人”字顶部与金属钩连接处,铆一黄铜商标,凸印三行字:“maos”,即毛嘉品牌标识;“中国衣架之都”;“广西·荔浦市”。最是“人”字一撇的内侧,刻“相约荔浦留念”和我的名字,落款“毛嘉公司 2023.10.20”。搁鼻子下闻闻,散发着淡淡的樟香。欲说衣架,须说荔浦。荔浦,不仅是久负盛名的荔浦芋之乡 艺苑 2024年02月23日 4 点赞 0 评论 139 浏览
我的冰雪情缘 东北,在我童年和少年的记忆里,是“恐怖”的存在。小时候回山东老家,在爷爷奶奶家里听那些闯关东回来的人讲述东北冬天的寒冷,什么到处冰天雪地、什么滴水成冰、什么舌头粘在锁头上、什么冻手冻脚等,总之似乎就是除了寒冷,啥也没有。慢慢地,从小就怕冷的我,在心里对东北产生了莫名的恐惧感。命运造化弄人,好巧不巧的是,我老公就是东北人,黑龙江的。我们结婚是在5月中旬,按照当地的习俗,要在家里举办婚礼。5月,北京已经是鲜花盛开,在飞机上看到的黑龙江却是地面依稀可见没有融化的积雪。 艺苑 2024年01月30日 0 点赞 0 评论 98 浏览
慢品国粹经典 前不久,我观看了一场京剧表演《雁荡山》,由衷感叹,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这是我们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京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其中的多种艺术元素被喻作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符号。《雁荡山》是京剧历史上最高难度的剧目之一,非常经典又有特色。该剧没有一句台词,也无唱腔,全凭演员的翻打等武戏技巧配合音乐,来呈现整个剧目内容。京剧一般是通过唱、念、做、打四门基本功来表现内容,而《雁荡山》则在缺少唱、念的基础下,仅凭做、打来保持整个剧目的戏剧性 艺苑 2024年01月30日 2 点赞 0 评论 163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