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山东里北小区改造后的外立面十分美观。                           ■记者 董一鸣/摄

  秋日清晨,阳光洒在石景山区老山东里北小区的黄砖白墙上,崭新的单元门被映得锃亮。老山东里北小区的蜕变,始于一场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综合改造工程。首开集团以居民获得感为“标尺”,将老旧小区改造作为落实民生实事的重要抓手,通过实打实的施工、心贴心的服务,让千余户居民的“新居梦”照进现实。

   旧居痛点    三十年老房的“难言之隐”

  老山东里北小区建成于20世纪90年代末,16栋多层住宅楼里,住着1440户居民,共有3000余名常住人口。对于在这里生活了近30年的老住户而言,房子承载着回忆,也藏着不少“难言之隐”。

  刘阿姨是小区第一批住户,说起改造前的日子,她连连摇头。家里的水管用了几十年,管壁结满水垢,内径越缩越小,稍微多倒点污水就堵。居民李大爷的心病,则是漏雨的阳台。

  除了居民家里问题不断,小区环境也存在诸多问题。外墙斑驳、外窗护栏生锈,既不美观也不安全;公共区域路面不平,单元门口坡道也有破损。

  2024年年中,老山东里北小区综合整治项目正式启动,改造内容涵盖楼本体节能改造、屋面平改坡、上下水系统更新、外门窗更换、小市政及园林绿化修缮等多个方面。消息传来,居民们既期待又忐忑——期待环境改善,又担心施工影响生活。首开集团首华物业公司首华置业工程管理部部长、综改项目负责人许华记得,项目刚启动时,不少居民找上门:“挖地面会不会把我家瓷砖弄坏?拆护栏会不会有安全隐患?”

   议事破题    从30%到91%的同意率逆袭

  在所有改造内容里,上下水改造是最难啃的“硬骨头”。如何打消居民顾虑?“小区的事,还得居民说了算。”首开建设团队想到了“老山议事厅”。每次遇到争议,社区、施工方、物业、居民代表就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把问题说透。“我家刚装了大理石操作台,切了就毁了!”居民王先生的反对声,说出了不少住户的担忧。

  议事厅里,首开建设团队拿出提前准备的施工方案:“我们会用专业工具切割,尽量保留台面,恢复后几乎看不出痕迹。要是现在不改,等管道爆了渗水,损失更大。”许华和团队特意改造出一个样板间,供小区居民前去参观,看到操作台完好无损,王先生松了口。

  为了让更多居民了解改造政策,首开建设团队开启了全力以赴的工作模式。首开集团首华物业公司首华置业老山东里北综改施工现场负责人魏世超的手机里存着几十张小区地图,每栋楼、每户的情况都标得清清楚楚。“每天爬楼、串门,步数最少一万五。”他说,遇到不在家的居民,就晚上再去;遇到租客,就联系房东一起商量。

  慢慢地,反对的声音少了,支持的人多了。有居民主动把家门钥匙交给施工队,放心让他们入户施工;有老人帮着在小区里宣传:“改造是为咱们好,早改早享福。”最终,上下水改造的居民同意率从30%升到70%,再到91%,千户居民的“心头事”终于有了着落。

   幸福升级    国企担当绘就宜居图景

  今年夏天,小区上下水改造进入关键期,部分单元需要停水半个月。“厨房、卫生间都不能用,老人怎么洗漱?孩子怎么吃饭?”面对居民的担忧,首开建设团队早有准备。在每个改造单元楼下,施工队都搭建了临时便民点:设置两个移动卫生间、两个淋浴间,满足居民基本需求。考虑到小区老人占比超一半,上下楼取水不方便,团队又在每层楼道拐角处装了“小水盆”,带有水龙头,既能洗菜、洗漱,又不占地方。对行动不便的老人,首开工作人员会上门送便携马桶,方便居民使用。

  经过一年施工,小区的变化肉眼可见:斑驳的外墙变成了干净的黄砖白墙,漏雨的屋顶换成了整齐的坡屋顶,堵塞的下水道换上了新管道,就连曾经杂乱的架空线也入了地。“不仅‘里子’修好了,‘面子’也亮了。”司阿姨站在小区新修的廊架下说道。

  如今走进老山东里北小区,施工仍在有序推进,但宜居的轮廓已清晰可见:室外透水砖铺装全部完成,沥青路面铺设了50%;路灯、监控安装完成70%,小区更安全了;廊架、坐凳安装完成30%,居民有了休闲之处;围墙粉刷、挡土墙修复等工程完成30%,小区环境愈发整洁。截至目前,项目整体完成80%,计划今年年底前完成除绿化外的全部工作。

  老山东里北小区的改造,只是首开集团推进老旧小区升级的一个缩影。作为市属国企,首开集团始终将民生工程摆在首位。“十四五”以来,集团积极参与北京市老旧小区改造,今年已取得142处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的开工许可证,涉及建筑面积近157万平方米。